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京郊全科农技员赶考见闻:推动农民向职业化转变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农技员全科职业化转变 2014-04-08 11:18:53
32岁的王欢欢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也过了考大学的年龄。可4月3日这天,她还是和300多名北京郊区农民一起,早早来到密云县社区教育中心,参加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的全科农技员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试。

    推动农民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变

    ——京郊全科农技员赶考现场见闻

    本报记者 范建

    本报记者走基层

    32岁的王欢欢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也过了考大学的年龄。可4月3日这天,她还是和300多名北京郊区农民一起,早早来到密云县社区教育中心,参加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的全科农技员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试。

    在京郊,农民得到这个证书并不比一纸文凭逊色。有了它,既能享受每月政府的上千元补贴,又能给农民提供各科的技能与技术服务,从而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想得到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这些赶考的农民是从每50户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选拔、考试、培训合格后才进入最后的实际操作考试的。

    继前一次笔试后,这次安排的是实际操作。像抓阄一样,谁抓出什么问题的字条,就回答什么,或是操作什么。

    考试现场,有量杯、天平、果树枝修剪、病虫害图画等模拟考题。

    “用乐果治蚜虫,每亩用乐果有效成分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问:需要用40%乐果乳油多少克?”一个农民拿到这道题后,四五个农民围拢过来。有人写、有人算,也有人出谋划策。其中一个农民说,咱有实践经验,拿多少药来,就会配多少水,基本上差不离。可在这样的场合,不看经验看实际操作。你操作得对不对,符合不符合要求,还得讲科学。

    候场的教室里,工作人员叫号,叫到号的单个进教室,有两位老师提问,再看实际操作。提升农民技术人才转型升级,才能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北京农业局宣教中心张副主任介绍说,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共有全科农技员2831人,分布在10个区县、143个乡镇。成绩达60分以上合格者就能获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西田各庄镇卸甲山村的王付清,五十开外,日晒雨淋使他满面黑红。老王2003年搞起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里有200多个大棚,127个会员,一年产各种蔬菜5000吨。他当了经纪人,实行订单农业,不愁卖不出好价。“以前,一天产的菜用个面的都拉不满,现在一天就产一吨半。”老王在候场的间隙和记者聊了起来。

    2011年3月,老王在村里被选上全科农技员,签了合同,参加了全科农技员上岗培训。记者问他为什么要选择赶考。“咱不考不行哪!本身咱搞这个专业,家里也有试验田。要是别人摘几片病叶,问咱是什么病,自然不知道。学过后,又考得了,就门清了。”

    以前,老王总把黄瓜的灰霉病和霜霉病弄混。“两种病叶要是分不清,防治正相反,就不是闹着玩的了。”老王一本正经地说。经过培训,知道了灰霉病叶上有灰毛,是湿度大造成的。

    密云是风沙薄地,就在这样的土质下,老王的露地蔬菜反季节试验成功。他告诉记者,诀窍“主要是水肥管理,保证足够的底肥,隔一天浇一次水,这也得益于全科农技员的知识”。全科农技员的知识学习,使他得到了实惠。冷凉型植物油麦菜,半亩露地可收12800斤,一茬从春到秋。油麦菜春秋卖1元多一斤,到了夏天,就能卖到6元多一斤,香菜因为温度关系,夏天长一个月就能卖,冬天则要三个月。自然行情就不一样。“这都是当了全科农技员的好处。你说,咱不赶考谁赶考。”王付清说。

    新城子镇蔡家甸村是个苹果专业村,这里有1630亩苹果,包给了36户人家。1985年,史庆增自家拥有了家庭果园。他种了30多年苹果,自从当了全科农技员,只要不是突发和变异的病害都会防治。2000年,种有机苹果后,又赶着去培训,学成回来再教其他农户。“政府免费培训,我成了高级农技师,对我也是个补偿和协调。”史庆增家有8亩果树,个人一年收入10万元纯利,平均一亩收一万多元。人们都叫他“苹果王”。

    实操考试是检验全科农技员技术水平、培训效果,在村级全科农技员中探索开展农民职业化、专业化培训模式。东葫芦裕村,因葫芦得名。一位叫刘仕庄的村民也在准备操作考题。他对考他的实际操作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地对记者介绍着他们打造的“葫芦文化”。“我们在村上建了70亩葫芦大观园,构成了景观作物,葫芦科系列130种,2500米葫芦大道,有葫芦、丝瓜、南瓜等各种景观。虽然是封闭式管理,但我们不卖门票,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

    通过技能鉴定,可以推动村级全科农技员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化新型农民转变。西田各庄镇西山子村的食用菌专业户崔克尚,也是全科农技员的领头人。在考试中似乎没有难倒他的操作题。他说,那些操作,他几乎经常操练。在他们村,有100个温室大棚。村里的老百姓都能制菌棒。在他候场的时候,有位对平菇有兴趣的记者问他,平菇容易得什么病?老崔不假思索:“黄斑病。要通风,分户经营,才能减少病害的发生。”近年,小汤山裕农公司每天要两吨平菇,都是老崔供。“咱的平菇好,也是咱花了心思了。菌棒做完,上锅蒸灭菌,要蒸透,还是自己人亲自看,万一叫别人看一不留神睡着了,可就惨了。”

    京郊农民的这次赶考,是北京首次全面举办村级全科农技员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试,北京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有7个区县已通过了鉴定理论考试的519名村级全科农技员,农户到户率100%,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率和服务农民满意率都在80%以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