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意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微子振荡现象时发现中微子变形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中微子研究人员震荡变形 2014-03-28 11:15:06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日前宣布,该实验室专事研究中微子振荡现象的“奥佩拉”项目组观察到中微子变形,这是他们自2010年以来第4次探测到这种罕见现象。

    新华社罗马3月26日电 (记者葛晨)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日前宣布,该实验室专事研究中微子振荡现象的“奥佩拉”项目组观察到中微子变形,这是他们自2010年以来第4次探测到这种罕见现象。

    “奥佩拉”项目组协调人、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副教授乔万尼·德莱利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先前他们已发现过中微子变形,而这次发现是对先前观察的“重要印证”。研究人员25日在一场学术研讨会上说,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发出μ中微子,在地球中飞行730公里后变形成为τ中微子。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之一,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它能轻松穿透地球,基本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而难以捕捉和探测,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中微子存在3种类型,分别是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这3种中微子被认为可相互转换即“变形”,这种现象称为“中微子振荡”。

    德莱利斯说,这次探测数据“前所未有地准确”。意大利核物理研究中心网站显示,这次发现的中微子震荡数据的精确度“超过4个西格玛水平”(误差率为千分之6左右)。意大利核物理研究中心副主席安东尼奥·马谢罗也认为,这一发现为所谓“新物理学”,也就是基于标准模型理论的物理学创造了条件。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起的“奥佩拉”项目专门研究中微子振荡,实验室位于瑞士和意大利,项目由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28所研究机构的140名核物理研究人员参与。他们曾于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宣布发现μ中微子变形成τ中微子现象。

    2011年9月,“奥佩拉”项目组还曾宣布发现“中微子超光速”,引起科学界巨大轰动和争议。但次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复核后指出该“发现”是误差所致,于是“成果”被撤销,当时的项目组负责人也宣布辞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