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张茉楠:创新宏观调控我们能做什么?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张茉楠创新宏观调控 2014-03-06 11:30:13
新一届政府履职满一年,事实也证明了习李政府执政能力,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种种现实和潜在风险更不能忽视,特别是传统宏观调控方式在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时可能会出现“调不动、调不转、调不灵”的情况,因此,创新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思路势在必行。

     新一届政府履职满一年,事实也证明了习李政府执政能力,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种种现实和潜在风险更不能忽视,特别是传统宏观调控方式在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时可能会出现“调不动、调不转、调不灵”的情况,因此,创新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思路势在必行。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平台转换期和改革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宏观政策主要基调是托底和保稳,以避免各类风险叠加导致经济过快“下台阶”。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的要创新宏观调控模式,而这也很可能意味着在化解债务金融风险方面,我们需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地方债务问题是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隐患之一。解决地方债务困境,应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建立综合金融平台和长效融资机制,巧妙化解债务偿付压力, 创新融资方式需要被提上议事日程。

    首先,建立创新举债机制。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尝试多种直接融资方式。另一方面,建立基础设施产权市场,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退出机制,以便地方退出部分国有股权,盘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市政建设项目资产证券化进入地方预算,使地方债务阳光透明。另外,对债务进行分类处置。
对纯公共性项目、准公共性项目和市场性项目分别核算,分门别类地提出债务偿还途径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部门负债率上升的风险。2014年是融资大年,前期债务到期压力非常大,并且集中到期,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大,高利率环境下的“去杠杆”将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存量的债务压力。特别是近一时期,有关房地产开发商大幅降价、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挫等风险都对货币金融政策提出严重挑战,因此,管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治理、维护金融大局稳定,也需要操作手法上的创新。

    一是打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空间。货币操作要更具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根据形势变化运用逆回购等工具灵活调整回笼和投放的力度,引导市场整体利率水平走向;另一方面则是要更灵活地使用再贷款、再贴现、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调节工具,通过“放短抑长”的操作方法,保证货币市场短期流动性平稳,同时适当锁定中长期流动性。

    二是实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工具和手段,重点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等实施定向宽松和结构性信贷政策,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三是把小幅降准作为备选方案。2014年二、三季度是城投债和信托的集中兑付时间。在目前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偏高,货币乘数偏低的背景下,一旦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可考虑下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并尽快优化存贷比管理机制。

    四是在考虑全球年货币信贷增长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央行可以调整货币/信贷的月度分布,以缓解信托集中兑付的压力,避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此外,在对待影子银行问题上也并非简单 “去杠杆”,而应“堵疏结合”,疏导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外循环,推动“一行三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加快新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立。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