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科技拆解机械战警 真实"机械生物体"或问世
2014年版《机械战警》将27年前原版故事重搬荧幕,新版溶入了诸多科技元素,现今的科幻电影已加入许多新锐科技,例如:增强现实技术、面部识别技术、仿生假肢和神经系统传感器。剧中描述2028年美国工业城市底特律一位重伤警察被改造为“机械战警”,亚历桑那州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和电子工程副教授查尔斯-希金斯(Charles Higgins)称,依据这部科幻电影,未来20-30年人们将看到那些无法行走的群体使用功能性假肢,但事实上,这种超人能力仍距离遥远,未来机械战警的出现时间很可能是100年或者更长时间。
当前的大脑植入技术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剧中男主角亚历克斯-墨菲的身体仅剩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肺、一只手臂、面部和部分大脑组织,为了恢复其大脑功能,神经植入器插入墨菲的大脑。目前,实验室使用一系列灵敏电极插入猴子大脑,刺激产生各种行为。希金斯说:“这可能是现实中最接近机械战警的大脑植入技
机械战警外骨骼供电问题。像机械战警中的仿生肢体,雷神公司最新研制的机械外骨骼赋予士兵超人力量,灵敏的移动性,然而希金斯指出,剧中情节与现实科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当前的技术难以确保机械战警外骨骼结构的电源供给,雷神公司研制机械外骨骼连接的电力电缆与墙壁电源相连,目前没有足够能量密度的电池为机械战警外骨骼提供动力。机械外骨骼上的发动机和致动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是装配电池,或许机械战警在一次汽车碰撞中会电量中断,当他追赶犯罪分子时,难道电池耗尽需要停下来充电吗?
面部识别技术并不成熟。机械战警操作系统的面部识别技术,仅需几秒时间便能识别潜在的犯罪分子,当他在人群中扫描时,某人的统计信息以及个人记录便呈现在战警的视野屏幕上,然而,目前的面部识别技术仅停留在外部设备这一初始阶段。
靶心瞄准和情绪测量技术。机械战警装配运动跟踪和瞄准系统,护目镜可呈现精确目标,但是他仍受人类情绪和神经紧张等因素影响,使射击偏离目标。当机械战警平静下来,情绪与跟踪分析系统同步,可实现更精确的目标射击。但是基于当前情绪跟踪技术,面部识别和军用无人机靶心精确技术,很难想像这些技术应用于头载显示屏或者增益现实眼镜上,事实上,此类技术很少应用于飞行员、士兵和滑雪者的头盔上。
机械战警保养站并不现实。像机器装置一样,机械战警必须进行维护保养,在剧中他进入一个人体形状的插接站,替代和循环体内必要液体,在接通状况下,他的神经传递介质将被操控,特别是多巴胺,控制大脑反馈和愉快中枢的神经传递介质。希金斯指出,一些研究对动物进行实验可以实现此类控制。人们可以刺激老鼠的疼痛和愉快中枢系统,但施加人类则涉及到伦理道理问题。
人脑优于电脑机械系统?机械战警是半人半机械,剧中体现出人类大脑意识可以很好驾驭操作系统,从而实现更多的超人功能。但在许多科幻电影中,未来机器人或将取代人类,计算机系统更加智能化,或许比人类大脑更“完善”。(悠悠)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