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考古人员在宝鸡石鼓山牺尊腔体内找到盖子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考古人员宝鸡石鼓山 2014-01-07 12:18:59
记者来到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一睹考古工作者们细致清理文物的场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的工作人员个个全副武装,统一的一次性帽子、护目镜、口罩、蓝色工作服,手拿手铲、手术刀、木棍、放大镜、软毛刷等工具,敲敲打打,像是给青铜器做一场精密的手术。
牺尊背上已经盖上了盖子
牺尊背上已经盖上了盖子
 

  昨日,记者来到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一睹考古工作者们细致清理文物的场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的工作人员个个全副武装,统一的一次性帽子、护目镜、口罩、蓝色工作服,手拿手铲、手术刀、木棍、放大镜、软毛刷等工具,敲敲打打,像是给青铜器做一场精密的手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丁岩介绍,2013年12月29日“M4”内文物提取完毕入库后,考古人员从今年1月2日下午开始着手对48件文物进行室内清理。截至1月6日,第四次在器物腔内发现铭文。

    据介绍,1月5日,从牺尊腔体内取出了盖子,之前推测可能是放在器物的腹部或者丢失了,没想到完好无损,能够恰如其分地盖上,与牺尊完全吻合,呈现出了这组文物的完整形态。之所以把盖子放置在器物体内,丁岩认为这么做能把器物完整地保存下来,不容易丢失。

  正在进行清理工作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对这批文物的清理采用的是1/2模式,先清掉器物1/2面的表层浮土,将附着物采样,采取显微数码摄影的方式,将器物表面残留的遗迹记录下来,“给器物照相,可不是用一般的相机,像有的器物外表有布类、编织物、绳索或彩绘的痕迹,还有些用放大镜能看到,包括非常细微的肉眼看不出来的地方,使用显微数码摄像机,才能把附着物的信息深入、充分地提取。”考古人员说,取出器物内1/2的土后,也发现不少谷物的存留,虽然已经碳化,但能明显分辨出是谷物的颗粒。

  相关新闻


  因腐朽严重


  M4墓葬棺椁与淤土混合

  昨日,石鼓山考古发掘工作继续进行。由于“M4”墓葬棺椁腐朽严重,如何捕捉内在的历史信息,成了考古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石鼓山考古队队长王占奎介绍,“M4”墓葬,目前棺椁腐朽严重,与淤土混合,基本上黏合在一起,这给下一步的发掘、研究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1月5日,技术人员清理出棺椁上的棚木,并对其进行了拍照存资料,同时完成了里面情况的绘图工作。在此基础上,昨日下午,技术人员对棺椁所在区域做了一个剖面,开始进行研究。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