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被举报院士王正敏否认学术造假 复旦大学将复查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举报院士王正敏 2014-01-04 09:13:05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学术抄袭、学历及院士申报材料造假!”—日前,这则来自于王正敏学生兼前助手王宇澄的举报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钱江晚报讯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学术抄袭、学历及院士申报材料造假!”—日前,这则来自于王正敏学生兼前助手王宇澄的举报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王正敏及其团队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成功申报国内专利,并从中获得巨额经费。3日,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当事双方。王正敏坚称,自己的院士申报材料完全真实,也并未从人工耳蜗项目中赚得一分钱。

  是否抄袭导师?

  在举报材料里,核心问题是著作抄袭。王宇澄举报,在王正敏1989年出版的个人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中,有100多幅耳部手术绘图与王正敏导师、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先前出版的专著图片雷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在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未提及费绪的专著,涉嫌学术抄袭。

  对此,王正敏回应称,自己在专著中确实引用了导师费绪的图片,但均注明了原著作人的姓名及其作品专有名称。“在文字中注明图片来源,就不用在图片旁再作注解。”王正敏还表示,尽管部分图片与国外著作中的图片相似,但都经过了自己重新绘制,而这也是国内著作编写中的通常做法,当年的出版社也表示接受。“我的导师对此完全清楚,对我专著中的插图未持异议,并代为作序。”

  2013年9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曾公开发布《关于举报我校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院士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其中指出,王正敏编著的《耳显微外科》等三本著作中,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其原著图片采取重新描画的做法,使用了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这种做法尽管不属于学术剽窃,但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周鲁卫表示,对其作出学术不规范的认定,是考虑了当时的历史情况。《耳显微外科》出版在我国《著作权法》颁布之前,用现在的规则去约束当时的情况,并不客观。

  申报材料是否造假?

  王宇澄声称目睹了王正敏为当选院士在申报材料上作假的过程。

  王正敏则表示,上报的一些论文中确实有些水平不是很高,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合作者。“中科院《论著目录》的要求是署名论文都要写入材料,我就上报了这些并非我是第一作者的论文。”

  至于“小品文”质疑,王正敏回应称是想让中科院全面地了解自己,“不仅在科研,还包括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并非故意作假。”

  复旦调查报告认定,“王正敏在申报院士过程中,将某些重复发表的论文列入申报材料而未对其作任何说明,这种做法在学术态度上不是实事求是的。”

  “人工耳蜗”系山寨?

  资料显示,王正敏是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由其领衔的技术团队也率先成功研发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这一专利也被举报为“剽窃”。

  王正敏回应称,研发质优价廉的国产人工耳蜗是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包括芯片、电极,封装三大核心技术在内,都是根据自己团队的实验数据自行研制的,国外的技术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他表示,已将人工耳蜗相关材料交给了复旦大学,“相信学校会对此事公正处理。”

  王正敏表示,前后两笔各2000万的经费分别是由相关公司和医院申请的,经费申请时,自己已不再参与这个项目了,绝对没有从中谋利的行为。”

  复旦大学3日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名为《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的文件。复旦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在2009年,王宇澄曾强迫王正敏在自己所作的这份文件上按手印,以满足其担任王正敏“终身特别助理”“享受特别津贴”“参与人工耳蜗研究”等要求。

  王宇澄并未对文件作出正面回应。王正敏则表示:“自己没有做过对不起王宇澄的事情,不明白王宇澄为何如此恨他。”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表示,将对王正敏院士被举报一事进行复查。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