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下"真功夫"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全国政协委员创新能力真功夫 2013-12-11 15:38:28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如何抓住“牛鼻子”?因为礼让外地的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田静,全国政协委员潘锋、周玉梅、顾行发等到最后也没有“抢”到发言机会,只好留下了书面发言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如何抓住“牛鼻子”?

    本报记者 李艳

   “我要发言”,“关于原始创新我想讲几句”,“我就一句话”……这是12月5日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参加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火爆”场景。关于未来一段时间科技体制改革如何深化,一线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委员们似乎有一肚子话想说。

    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会议主题,来自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的与会者从不同视角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科技体制如何改,项目经费怎样管理才能更加公平有效,如何推动原始创新,如何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从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规律出发来管钱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从要素驱动转到创新驱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有了大幅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但科技能力还不够强,还不能算是创新强国。他表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部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我们和有关部门一道研究了一个关于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改革意见,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意见’既针对问题也瞄准发展,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规律出发,构建管理部门、承担单位、科研人员齐抓共管的机制。”王志刚说。

    “搞科研需要时间、需要激情、需要成效,没有时间、没有激情怎么有足够的原始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建议设立国家基础人才稳定支持专项基金,把长期稳定宽松的氛围和严格的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支持一大批优秀科学家进行原创性、前瞻性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齐让支持张德兴的看法。他强调,要从意识和理念的层面做到时间和经费同等重要。他提醒,不能只重视经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很大的问题,要从管理中要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提出的一个观点引起大家热议:“不一定多给,一定要想办法少取。现在做很多事情往往喜欢推动,政府都变成了‘推土机’,能否做一个‘牵引车’?实际上有时候前面有墙,我们还在推人家,这个效益是不高的。”

    全国政协常委李朋德希望把有关部委、两院、基金与科技相关各方面的需求整合起来。全国政协委员黄强则建议改变现有科技立项和评审体系,引入第三方科技研发基金的投资机构。

    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下“真功夫”

    多位委员提出,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下“真功夫”。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健全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新机制”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今年重点调研的题目之一。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程津培结合调研成果指出,现在我们靠模仿发展的红利已经耗尽,要特别重视基础研究这个关键性因素。创新驱动必须依靠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马大龙委员也表示,现在基础研究投入占的比例不足,造成了我国在原始创新能力、成果方面仍然比较落后的状态。他建议设立“学术创新特区”,重点支持一些优秀的立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年科学家,给予他们长期、充足的经费和科研条件支持。“现在科研经费支持就是3年,最多5年。是否有可能一次支持10年,不需要他们到处跑门路找经费,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做科研工作,并且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这样的长期支持,有可能取得真正的原始创新的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对此表示赞同。她说,创新要不怕失败,要有容错、纠错的能力。现在我们社会更多看到成功,但很多科研失败不见得就是失败,失败和成功就差一步,很多失败教训可以给后来人当做经验。如果失败就放弃,那科技资源就浪费了。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系副主任朴英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建议培育有利于创造力的文化环境。“我们对创造力的表达要有支持的环境。创新之初是脆弱的,开始是有毛病和缺点的,而正是这样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思想火花,却蕴含了巨大的潜力。”

    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委员尤其关注西部的创新能力。他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31年,今年7月受学校委派对口支援到青海大学担任校长。“我深深感到人才不足、经费短缺、机制僵化是制约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三大问题。”他认为,实现西部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需要靠四个方面的力量:一是自身要发展,二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三是对口支援,四是国家政策。

    以市场为导向让科研成果“开花结果”

    由于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因素制约,一些科研成果落不了地,影响创新效率。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如何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创新效率,广受关注。

    “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寿子琪说,要围绕三个关键词,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一是市场体系。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行政垄断,破除对外迷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清理和废除妨碍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标准,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为自主创新产品提供应有市场空间。二是需求导向的政策。以更广阔的视角考虑创新全周期、全链条,更加重视公共采购、标准、法规、消费者引导等政策,通过激活市场力量,刺激和鼓励企业创新。三是企业主体。企业要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提出、资源配置和组织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帮助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李朋德认为,目前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科技管理体系,但科技创新统筹不足,科技资源分散,行业科研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力度和水平偏低,虽然有科技规划,但并没有完全实施。需求是最稀缺的资源,如何才能掌握科研需求?这是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的工作。掌握科研需求,才能对科技力量进行有效布局。他建议,加快科研单位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现有的各类科研单位进行彻底改革,做到去行政化、建立职业化院所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快配套政策完善,形成公益、应用、产业的完备研发链。

    江苏擎天信息科技集团董事长辛颖梅委员则从企业的角度建议,保护创新者权益,提供现实的维权途径。“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机制,设立类似于维权调解机构的部门。”“为企业提供多种维权方式的选择,使创新得到更多保护,使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更加顺畅。”

    座谈会上先后有十余位委员发言。因为礼让外地的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田静,全国政协委员潘锋、周玉梅、顾行发等到最后也没有“抢”到发言机会,只好留下了书面发言稿。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