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12月上旬择机发射 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
中国科技网综合报道 11月26日9时,国防科工局召开“嫦娥三号”任务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宣布,如果气象等条件允许,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共同组成的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在12月上旬择机发射。据专家介绍,如果发射、飞行顺利,嫦娥三号预计在12月中旬着陆月球。这将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
11月26日,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在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命名“玉兔号” 经全球征名产生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表示,中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月球命名为“玉兔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
李本正称,为使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的名称能够充分体现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意愿,富有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色,我们于9月25日开始,组织了全球征名活动。经过作品提交、初评入围、网上投票、终审评审、上报批准五个阶段,中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月球车的名称是玉兔号。
图为嫦娥三号月球车。
将完成三大工程目标
据新闻发布会,嫦娥三号任务作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务,将完成三大工程目标和三类科学探测任务。
三大工程目标包括,一是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二是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三类科学探测任务:一是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二是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三是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将首次在月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介绍,“嫦娥三号”80%的技术是新的,在北京建设了模拟着陆场,最大可能保证登月任务完成。
据悉,“嫦娥三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在着陆器上安防天文望远镜,这将是世界上首次从月球上观测天体。
嫦娥三号落月区较平坦 位于月球正面
嫦娥三号任务是落月,也不再称为卫星,而是称为探测器,包括了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后者也正是月球车。此前的嫦娥二号,其重要任务就是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月球备选着陆区虹湾拍照。当时,嫦娥二号卫星降至与月球表面近达15公里的高度拍摄虹湾地貌,为嫦娥三号的落月提供最重要的“地图”。如今,嫦娥三号真的要来了。
探月将深及地下百米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昨天在新华网访谈中表示,月球车上装了测月球土壤成分和测土壤各种矿物组成的仪器,全部探测数据直接发回地球,车底下还装了雷达,“一边走就等于把地下切开一刀看里面,这个土壤有哪几层,土壤里有没有大石块或是什么结构,同时还可以测地下100米深次表层的结构。”
月球探测风险大 嫦娥三号难度高
据新闻发布会,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面临7大技术难点。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说,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核印度各1次。以上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嫦娥三号”任务肩负着我国首次软着陆月球和月面巡视勘察的重担。目前,全球仅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难度大、实施风险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七大难点,包括地面试验验证,多窗口、宽窄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仅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为例,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也叫月球车)组成,80%以上的技术和产品为全球新研发。
月球一个晚上,相当于地球14天,将考验月球车生存能力,最终月球车能否顺利从着陆器分离出来,在厚而松软的月壤上自如漫步,还需拭目以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