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县改市预期引发石泉造城冲动 失地农民忧出路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石泉造城 2013-09-17 07:21:29
仅有18.2万人的陕西省石泉县,近日被纳入《陕西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撤县设市的名单——消息传出之后,当地政界欢呼雀跃。 然而,距离县城不足两公里的城关镇农民却倍显失落: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为了石泉的县改

仅有18.2万人的陕西省石泉县,近日被纳入《陕西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撤县设市的名单——消息传出之后,当地政界欢呼雀跃。

然而,距离县城不足两公里的城关镇农民却倍显失落: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为了石泉的县改市,他们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失地农民。

   根据当地人士介绍,石泉“两山夹一川”的地貌却决定了县城的面积仅为13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不足5万,为了使得本轮的“县改市”噱头更足,石泉选择了造城。

   不过,石泉县并没有勇气削山造城。距离县城最近的城关镇不足1000亩的水田成为县城新城的落脚点。

   但是,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在没有解决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并不愿放弃仅有的土地。为此,石泉的县改市在当地备后诟病。

“征地”分歧

   “为了拿到我全家仅有的1.4亩水田,县上的相关部门已经给我下发了三次通知,责令我交出土地,但是县上并没有解决我以后的生活问题,所以我并不愿意放弃全家仅有的这点水田”。早在数月前,手里捧着《石泉县国土资源局责令交出被征土地决定书》(下文均称决定书)的城关镇太阳村5组的村民王金贵,就愤愤不平地向本报记者如此表示。

  事实上,拿到《决定书》的并不止王金贵一个人。5月底之前,在石泉县城关镇,有14户村名均收到了来自石泉县国土资源局的《决定书》,同时被石泉县征地的相关部门列为钉子户。

 夏西科也收到了同样的《决定书》,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石泉县,耕地基本上以水田为主,同时人均占有量不足1亩。从2008年,石泉县就以各种理由向城关镇的村名征地,截止目前征地面积达到667亩。随着土地的越来越少,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目前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维持生活。但是现在仅剩的水田也将要被征用,然而政府也没有安排我们失地农民后续的生活,所以我们并没有签字。

 然而,石泉的政府部门并不认同农民的说法。该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孙建强向记者表示,石泉县按照(陕政土批【2011】601、686号)文件,同意将石泉县城关镇新堰村、太阳村402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至于超出402亩的土地,是为了修复汉江河道所用。

 孙建强还表示,征用土地是县政府充分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后的决定,征地标准在陕西省政府已批准的水田6万元/亩、旱地4.5万元/亩的基础上统一提到9万元每亩。因此,石泉的征地工作完全符合相关规定。

 但是,孙建强以国土资源局只负责征地为由,对于失地的农民如何维持后续生活及转变生产方式等问题,拒绝回应。

 采访中,石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徐杰,城关镇党委书记刘家兵也均表示建设新城的征地手续合法合规,部分农民拒绝被征地是因为“要求太高,漫天要价”,“政府不可能同意一小部分人的特殊要求”。

 自始至终,该县未能向本报记者出具上述土地征地有关文件批复,亦难以给出准确的征占基本农田的具体数据。

小县城造城大跃进

 安康市下属的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轮廓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县城仅占13平方公里,人口仅5万,虽然被陕西省列为县改市的名单中,但是相比陕西的神木,靖边等县城,却稍逊风骚。

 因此,石泉县城的扩围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长期目标。

 记者调查获悉,石泉县的新城规划由来已久,从2008年开始,石泉县就开始为建设新城囤地,但是直到2011年9月5日,陕西省政府才批准将石泉县城关镇新堰村、太阳村的402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

 石泉县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对此表示,石泉县城一直希望能达到小城市的规模,但是长期以来都掣肘于两山夹一川的地理位置,所以,造城的土地一直困扰着县城的突围。至于是否是县改市引发本轮的征地造城,他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然而,在城关镇的村民看来,虽然石泉县一直图谋大跃进,但是长期以来却缺乏动力,本轮县改市的闸口的重启,无疑给石泉的造城的新梦向注射了一针兴奋剂。

 根据上述发改委人士透露,石泉县早在2008年,按照县城总体定位和面积、地形、地貌、位置等重要因素,总体布局为“一江、两湖、三园、四区、五组团”。但是这种梦想却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尤其是四区,但现在为止,还只是一个概念,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石泉县土地资源短缺。

 据石泉县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虽然太阳村、新堰村征收的土地仅为402亩,但是却致使356户村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失地农民。

所以,在石泉土地成为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成为石泉县造城大跃进的首要条件。

失地农民出路何在?

“没有人不遵从政府的决定,也没有人不支持政府搞城镇化建设,但是我们既然是农民,我们就要种地,就要生存,一旦失去土地,又没有后续的生活保障,这叫我们怎么同意。”石泉县城关镇太阳村的周昌林愤慨,足以表明他对本次政府征地的不满意。

在石泉县像周昌林这样对征地不满意的人比比皆是。对于石泉的县改市,周昌林们也表现得极为不满。同为石泉城关镇的村民叶芳菊向记者表示,在几轮的征地之后,本来还希望能够再保住仅有的1亩多水田,但是,随着县改市的热潮,石泉新城加速,恐怕自己的争扎也只不过是最后的徒劳。

事实上,对于重启封存16年的县改市,有当地政经观察人士认为,这将冲击以县制为基础的治理制度,造成虚假城市化,更会为中国未来发展埋下无可挽救的隐患大量的县( 市) 改区,成为大中型城市扩张发展空间、获取土地的最好办法。

显然,石泉县正在通过县改市的名头,将大量的基本农田变为建设用地。然而石泉的失地农民的出路在何方,却没有人解答。

根据石泉城关镇的村民表示,政府对于征地的赔偿,基本上是按照一次性补偿,对于以后的农民的后续生活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因此,这不免让他们担忧。

城关镇的村民夏西成向记者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无法在外打工,本来寄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几亩水田来维持生计,但是现在看来是不行了,虽然政府每亩地有9万元的补贴,但是自家的地少,得到的补偿不足以维系以后的生活,倘若政府不在出台失地农民后续的生活保障措施,那后的生活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