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残片破解百年未解之谜?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北京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源自百度百科)
一组来自乌克兰、德国和美国的地质学家在对石泉通古斯卡河流域发现的微型石块进行矿物组成分析后,得出结论,这些石块是陨石的残片,它们导致了举世闻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项研究在《行星与太空科学》杂志上发表。
微型(直径小于一毫米)标本早在1978年就出现在尼古拉·科瓦廖夫(Николаем Ковалых)的某部著作中。初次分析结果表明蓝丝黛尔石(лонсдейлит)晶体的存在-----它是在高压下形成的一种石墨构型,往往与外来陨石的坠落有关。80年代的作者得出结论,这些分析样品原是地球上本有的物体,爆炸使其性质发生改变。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采取了更多的方法,如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在碳化物纹理中发现了许多矿物成分,而它们正是陨石存在的必要特征:陨硫铁、镍纹石等。据作者说:“分析样品几乎集中了钻石陨石应有的全套矿物特性。”
然而,澳大利亚Кертин大学职员、陨石研究专家菲尔·布兰德(Фил Бленд)在自然专栏中就分析样品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关系提出两个论点:第一,在样品中疑似有低浓度的铱(在天体中铱的浓度通常较高),第二,关于发现样品的泥煤,其时间并无法被确定为1908年,这就意味着所发现的石体样品,其坠落地球的时间很有可能早于或晚于这次著名的大爆炸。
不久前,维尔那德斯基俄罗斯科学院国家矿物博物馆研究员、地理学家安德烈·兹洛宾·发现通古斯陨石,但是其研究成果至今没有在任何评论性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暂未定稿出版的成果如今陈列在康奈尔大学博物馆里。大多数鉴定专家对兹洛宾的研究结果持怀疑态度。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