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关村发展集团问答:“一区多园”该怎样统筹

——中关村发展集团三问三答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中关村发展集团 2013-07-10 15:58:33
“一区多园,人事任免和财政投资,以各区县为依托,难免带来产业发展上的雷同。”“从买地到建厂房再到生产,多则三五年少则两三年,再好的项目也会失去机会。”


    “一区多园,人事任免和财政投资,以各区县为依托,难免带来产业发展上的雷同。”“从买地到建厂房再到生产,多则三五年少则两三年,再好的项目也会失去机会。”

    在一次会议上,一位专家,寥寥数语,道出了当下不少高新区发展的症结。

    经过20多年发展,诸多发展势头良好的高新区,由一园扩展为多园。大规模扩张带来了当地经济高速发展,不少缺少资源的地区在高新区统筹带动下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但横跨行政区域的发展必然会遇到体制上的障碍。

    “资源需要更大程度的整合,企业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化平台,项目落地和产业化需要更具体细化的综合服务。”中关村发展集团(以下简称“中发展”)董事长于军说,“这正是北京成立中发展的初衷。”

    重点功能区小、散、低现状怎样改变?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资源

    “突破了行政界限,跨区域资源整合。”2010年中发展成立时,时任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赵弘这样说。

    在他看来,“在一区多园情况下,就会把准备在某一园区投资的计划引向另一个园区,总量没有变,却在区县间形成不良竞争”。

    北京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2009年,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重组各分园和产业基地建设单位,设立中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对于北京而言,改变重点功能区小、散、低的现状是当务之急。”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在这次会议后写道。

    那时,为了解决相对固化的行政区域与产业聚集发展的不适应,避免辖区内各区县、各功能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同质化带来的内耗,上海、天津等地相继进行了行政区划的改革。

    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市委决定,将在2010年着力统筹海淀和昌平两个区的资源,整合中关村核心区、未来科技城等区域资源,重点建设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理顺管理体制,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建设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

    整合各分园开发建设公司,中发展的组建,正是这些调整的发力点之一。

    “重组‘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单位,在北京市级层面,中发展打通了分散在各区县的土地等资源使用渠道。”于军说,通过项目指导、融资、统筹规划等方式,中发展加强对各分园开发建设子公司的引导和支持,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加快了重大项目落地,促进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了高端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相关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现在中关村拓展为‘一区十六园’,中发展将与各分园所在区县共建园区,进一步完善中关村创新体系。”于军说。

    传统园区开发资金难题怎样解决?

    以资本为纽带统筹特色产业基地

    “为了让企业安心投入研发,中关村的土地,以低于同地界商业地产的价格提供给企业。”于军给记者算过一笔账,长此以往,直接开发的成本与收益的差距,势必形成越来越大的“窟窿”。

    过去,园区开发依靠区县的建设任务型公司,项目完工时的喜悦往往难掩成本核算和资金筹措的尴尬与艰辛。如果园区开发的资金难题不解决,北京借助中发展统筹资源的探索可能会半路夭折。

    “中发展要以股权为纽带,统筹园区子公司推进产业功能区和载体建设。”经过反复调研,中发展形成了新思路,即引入央企,共同开发科技园区。

    “央企从最初的项目承包商,变身投资园区建设的股东,既可以解决园区建设资本缺乏的烦恼,又可通过资本纽带让央企从股东收益角度享受园区企业的创新创业红利。”中发展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业界诸多人士肯定。

    近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项目规划已经敲定,由中发展与中国建筑共同出资承建。中国建筑不再是往日的工程建设者,而是成为了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的投资者之一。

    作为园区建设股东单位,中国建筑乐得享受长期的资本收益,因而舍弃了工程承包费用;对于中发展来说,不必再费心筹措园区基建费用;未来入驻园区企业,还能依托央企,获取丰富资源。

    按照“产业项目+特色基地”思路,中发展在示范区南北产业带和中关村科学城进行了“园中园”布局,分别开工建设了中关村国防科技园、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

    一条以资本为纽带的特色产业基地模式清晰呈现。

    “双面人”怎样科学理性地发力?

    代表政府进行股权投资

    作为北京市政府产业化投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中发展成了兼具“政府”与“公司”属性的“双面人”。

    “把企业微观视角和政府全局视角有机结合,构建挖掘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对于“双面人”角色,中发展负责人表示,“中发展代表政府扮演风险投资人。”

    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在市场缺位的地方强势补位。中发展以集群方式,投资移动互联网、智能交通和北斗导航等战略性产业集群,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快速形成;联合宽带资本等7家社会投资机构,组成“资本群”,对14家云计算领域的“企业群”,进行“群”对“群”投资,发挥资本带动者和产业组织者作用。

    坚持专业化路径探索,在市场完善的地方遵循规律。针对高成长性、高收益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中发展参与新设3支天使投资基金和6支创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34.4亿元,放大倍数达14倍;按照专业投资机构标准,对于相中的企业进行投资。“一家企业一度举步维艰。在反复调查和论证后,中发展进行了投资。结果,该公司研发加速并在当年实现销售收入,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过去3年里,不断思考高新区新的开发运营模式,中发展基本具备了在中关村搭建大平台、推动大产业的基础。

    “双重属性是中发展的特色。我们将会继续以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放大政府资金的效能,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于军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