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给陆地做了一个全身CT
中国科技网讯 科研人员过去五年给我国陆地做了一个全身CT,并基于获得的信息在资源发现、环境监测、灾害预报、地球认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我国自此跻身深部探测大国行列,向“入地梦”又迈进一步。这是记者从4月16日召开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进展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该专项分别在青藏高原、华南、华北北缘和东北地区部署4条区域长剖面进行了探测技术实验,完成6000公里深反射地震面,累计工作量超过前50年总和,使我国深反射地震剖面总长达到11000公里,进入深反射地震剖面超过万公里的大国行列。
同时,该专项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制了一批深部探测地震、地面电磁、无人机航磁等关键仪器和万米科学钻机,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首次系统建立适应我国大陆复杂岩石圈、地壳的深部立体探测技术体系;首次建立4°×4°覆盖全国大陆范围的大地电磁标准网,华北和青藏高原1°×1°大地电磁观测网达到世界上密度最大,获得一批高质量的全国物性基础数据。
此外,该专项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覆盖全国大陆的地球化学基准网,获得地球上全部76种元素在全国地表的分布情况,并利用类似于谷歌地球的软件技术,建立了化学地球的数字表达。这项工作有助于发现一批找矿远景区,以及监测环境变化。
专项建立的大型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和示范区,发现了一批战略性找矿突破线索。例如,在庐枞火山岩铁硫矿集区,发现深部正长岩上百米厚铀元素富集带,为深部找铀、重新认识火山岩型成矿体系提供重要线索;发现并圈出北方巨型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块体,指示了超大型矿床找矿突破的空间位置;穿透大庆盆地在含油的白垩纪盆地之下发现残存的沉积盆地,为“大庆之下找大庆”提供依据。
该专项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和重要认识,解决了我国大陆地壳与岩石圈构造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据介绍,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启动计划,启动于2008年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拉开了我国“入地”计划的序幕。在得到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专项将积极推进地壳探测工程的正式启动与组织实施,进一步提升我国地球认知、资源勘查与灾害预警能力;适时启动固体地球深部探测与动态监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对地球系统的立体、动态监测分析能力。(记者操秀英)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