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创造离不开制造

——制造业空心化严重损害美科研和创新能力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创造离不开制造 2013-04-08 11:58:36
近20年来,美国制造业大规模移向海外,不仅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而且严重损害了美国科研和创新能力,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在全球所占比重大幅下降。

    今日视点 

    在美国高调提出振兴制造业,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的同时,美国科技界也开始反思制造业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特别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MIT)在为期两年的研究中发现,近20年来,美国制造业大规模移向海外,不仅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而且严重损害了美国科研和创新能力,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在全球所占比重大幅下降。

    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制造业空心化

    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制造业一直占据着世界统治地位,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37%。石油危机和美国国内环保标准提高后,美国企业开始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海外;上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更大契机,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为追求效益最大化,纷纷将企业的生产实体移往海外。

    目前,美国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这些企业已无力支付其员工的培训费和技术研发费,发展与竞争能力较弱。“由于合作结构的调整,过去AT&T(美大型通信企业)依靠贝尔实验室等作为其长期基础研究中心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研究人员说。

    技术创新优势明显下降

    尽管美国目前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地位,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的数量领先世界各国,其高技术产值仍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制造业生产能力和规模的下降,导致美国已经沦为高技术产品净进口国。截至2011年,美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赤字占贸易总赤字的比重达到了17%;高技术产品占世界市场总份额从1998年的34%,下降到2010年的28%。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如电池、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其技术产品和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研发与生产的关联度下降

    缩短科研成果商品化周期及建立商品化高效、合理机制,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科研自身。MIT在其近期完成的《创新与生产》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美国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创新力不足,而来自大企业的创新成果大大减少;由于企业与研究机构关联度下降,导致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成果得不到商业化资源的支持,特别是技术成果海外商品化的现状导致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下降。

    现代科学研究,特别是面向产品技术的应用研究,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仪器及研究过程中需要的特有工具和样本等。科研人员在其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制造样品、工具和装置等,支持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MIT的调查显示,目前,美国研究机构所需的科研设备,大多需要向海外企业定购,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研究人员难以与生产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研究思路和想法难以得到后者的充分理解,严重制约了研发成果的取得。

    综合性园区优于专业性园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MIT校长保罗·格雷等有识之士就已认识到,制造业对于创新非常重要。2010年,MIT再次成立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创新经济中生产的重要性。研究人员认为,与其批评外国政府的贸易和产业政策,还不如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振兴经济带动就业,美国许多州和地方政府已经投资兴建了各类新兴产业技术园区,如生物技术园区、医疗设备园区等,但这些以某一类技术研发与应用为聚集地的专业性园区,成功率很低。

    研究人员认为,与专业性园区相比,综合性园区会创造出更大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它们会使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在门类繁多的产业领域中得到应用,而不仅仅是某项技术本身及其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美国“需要重建工业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让各类公司将新创意变成产品的能力”。  (科技日报华盛顿4月6日电)(记者 田学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