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缓解高原群众吃菜难问题
4月2日,昌都地区卡若镇特乌村的群众加紧建设高效节能温室大棚。新华社记者 文涛 摄
西藏昌都地区由于海拔高,种植蔬菜条件差,当地大部分蔬菜一直从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调运。高昂的物流成本导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为解决这一难题,去年以来,昌都地区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澜沧江两岸具备种植条件的村庄为群众修建高效节能温室蔬菜大棚。目前,一期440栋大棚已全部建成并交付群众开始种植,预计年产蔬菜量将达到1千吨。二期200栋正在加紧建设,有望今年6月初完工。此举不仅能有效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还有望改善昌都地区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难题。
4月2日,昌都地区卡若镇特乌村的群众加紧建设高效节能温室大棚。新华社记者 文涛 摄
西藏昌都地区由于海拔高,种植蔬菜条件差,当地大部分蔬菜一直从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调运。高昂的物流成本导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为解决这一难题,去年以来,昌都地区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澜沧江两岸具备种植条件的村庄为群众修建高效节能温室蔬菜大棚。目前,一期440栋大棚已全部建成并交付群众开始种植,预计年产蔬菜量将达到1千吨。二期200栋正在加紧建设,有望今年6月初完工。此举不仅能有效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还有望改善昌都地区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难题。
4月2日,昌都地区卡若镇聘请的四川籍农民蔬菜种植员在为温室大棚里种植的白菜除草。新华社记者 文涛 摄
西藏昌都地区由于海拔高,种植蔬菜条件差,当地大部分蔬菜一直从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调运。高昂的物流成本导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为解决这一难题,去年以来,昌都地区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澜沧江两岸具备种植条件的村庄为群众修建高效节能温室蔬菜大棚。目前,一期440栋大棚已全部建成并交付群众开始种植,预计年产蔬菜量将达到1千吨。二期200栋正在加紧建设,有望今年6月初完工。此举不仅能有效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还有望改善昌都地区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难题。
4月2日,昌都地区卡若镇特乌村的群众在菜地里浇水。新华社记者 文涛 摄
西藏昌都地区由于海拔高,种植蔬菜条件差,当地大部分蔬菜一直从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调运。高昂的物流成本导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为解决这一难题,去年以来,昌都地区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澜沧江两岸具备种植条件的村庄为群众修建高效节能温室蔬菜大棚。目前,一期440栋大棚已全部建成并交付群众开始种植,预计年产蔬菜量将达到1千吨。二期200栋正在加紧建设,有望今年6月初完工。此举不仅能有效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还有望改善昌都地区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难题。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