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代表委员该为“谁”说话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代表委员为谁 2013-03-12 10:46:52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代表在分组审议发言时,对准一些代表的“地方宣传”、“工作汇报”、“形象广告”放了一炮:“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应该讲全国怎么搞,而不是讲本市、本地区怎么搞。”

    两会快评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代表在分组审议发言时,对准一些代表的“地方宣传”、“工作汇报”、“形象广告”放了一炮:“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应该讲全国怎么搞,而不是讲本市、本地区怎么搞。” “不能成为一个行业的代言人——来自哪个行业就为哪个行业说话。”

    陈代表是新代表,显然还有些不太适应。参加两会的记者大概都有这番感受,人大代表中官员相对较多,很多人发言难免“向领导汇报”,也难免“王婆卖瓜”,尤其遇到中央和部委领导在座,也往往会不失时机“请求支持”。有的官员代表不好开口,便委托基层代表“反映民意”。浙江温州的一位女代表,就在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参加审议时替温州要权,散会后还不忘追到电梯口“加深印象”。

    翻看一些政协委员的提案,这种现象也不鲜见。很多委员立足本行本职谈一些尖锐问题,读来颇有仗义执言之感,但最后一谈到建议,便“司马昭之心”了:请求支持自己的某个项目,甚至建议推广某个产品;还有要求“升官”的——把某个单位从处级升格为厅级……

    不能说这样的站位完全不对。代表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各地各界别,立足本位发言,一方面因为熟悉情况,反映一些共性问题更有针对性,一方面也是替自己所在的群体表达利益诉求,建言更具代表性。人大突出阶层,政协强调界别,正是为了打捞各个角落沉默的声音,凝聚更广泛的民意。

    但毕竟,全国两会不是行业会议,也不是地方工作会,13亿人中产生的几千名代表委员,要有立足本位的“地气”,也应有跳出本位的“大气”。说到底,代表委员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照顾群体、地域的合理诉求,在情理之中;计议全局的眼界和能力,更是当然之功。代表委员当有平衡“两会上”和“两会外”角色冲突的智慧和追求,不被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裹挟。不能着眼全局、放大视角,只为自己和团体鼓舌,损耗的是代表委员身份的公信力,最终伤害的也是两会民主的凝聚力。

    两会上代表委员的“本位主义”,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改革之难。汪洋说,“改革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如果代表委员连跳出利益圈子、秉公建言的气度都难有,怎可能监督既得利益者“割自己的肉”,更何谈“拿刀割自己的肉”?作为拥有政治话语权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过度陷于“本位主义”,恐怕改革之刀最终扎向的是沉默的群体。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