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李克强为"插话代表"鼓掌极富有深意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李克强插话鼓掌 2013-03-08 09:55:57
“人大代表打断李克强讲话直陈建言”,这事很热。尽管此事被解读为“小插曲”,却有“大片”的内涵。无疑,以这类事件的稀缺性,深度的解读并不为过。

 “人大代表打断李克强讲话直陈建言”,这事很热。尽管此事被解读为“小插曲”,却有“大片”的内涵。无疑,以这类事件的稀缺性,深度的解读并不为过。

  事情经过并不复杂: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在所有代表发言结束后,李克强做最后发言。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劳动模范、民营企业家肖安江此时突然打断李克强的话,就推进城镇化提出建议。

  打断领导讲话,有违特定的“话语秩序”,甚至会被认为是“大不敬”。不用说,一般人是“不敢”的。工作人员为了不影响审议进程,几次想出面提醒这位代表,李克强则阻止工作人员,说:“你们别干扰他,他是人民代表,享有法律保护的发言权,让他把‘锦囊妙计’讲完。”代表发言完毕后,李克强带头为他鼓掌,并约定下次再听建议。

  此次两会劲刮亲民风,插话者不受冷眼,反受重视,这是不奇怪的。此事受到舆论热捧,反映出期待“示范”的民意,人们普遍希望这种插话“无罪”、善待不速之“语”的风气能够在干部中间流行。不必讳言,在基层现实语境中,打断领导讲话反获掌声,那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示范”的着眼点不妨放在两大方面。一是“平等”,二是“法治”。

  关于“平等”,现实中会场“不平等”现象不算少。很多时候,我说话,你听着,我让你说,你才能说,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一旦有人越“雷池”,领导心有不悦但不发作还算好,最“严重”的是领导觉得你插话是不给面子,那么就在你身上把面子找回来,或当面训斥,或事后送“小鞋”。种种表现,是分明把会议场所当成一言堂、尊卑场。这种不平等最伤害人格、打击“智者”积极性。

  在人大会议上,人人平等,只有代表没有“官”。你我皆代表,哪能分高低?若发言之前,还要为谁高谁低烦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哪有保证?李克强的掌声是对这种平等的最好诠释。基层代表杨娟娟第一个发言有点紧张,李克强一句“你我都是代表,不用紧张”鼓舞代表心,也显示出无论何时何地何人,“讲平等”的价值和重量。

  关于“法治”,“他是人民代表,享有法律保护的发言权”,说到了核心问题,发言权无须受繁文缛节束缚,只要有真话良言,随时可说。

  但一些干部不要说做不到善待“插话者”,就连基本法治要求都无视。前几年,“调研发言被环保局长打断,广州市人大代表愤然离席”引起广泛关注,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不受权力“号令”指挥,怎能以“官本位”压人,说打断就打断?

  正是先有不懂法治,后有抛弃基本礼仪的表现。一些官员真的要好好补课了,须知,讲法治,尊重别人的权利,捍卫别人的话语权,是基本的政治文明。

  李克强的掌声令人心暖,肖安江的耿直令人佩服。插话是不得已,关键是话里有“货”不能藏。但愿两位代表会场演绎出的一幕,能成为日常一幕。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