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流行 短信业务仍是主流
众多互联网人士和分析人士持续唱衰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和应变力,短信业务的表现被首当其冲被拿来佐证观点。
短信会不会像寻呼机一样成为历史记忆?关键要看它是否还能带来价值。
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其4.5版本也在春节前发布,其群发功能更引发界面全面感慨:短信业务又挨了当头一棒。不仅如此,香港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宣布与微信达成合作,每月支付8元就能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服务,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这被认为是运营商对自我的主动颠覆。
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1992年5.17“电信日”,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2012年全球共发送近10万亿条文本短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飞涨到900亿条。目前,中国有11亿手机用户,每年发送短信超过万亿条。
2011年,仅北京除夕夜拜年短信发送量就超过10亿条,创造了短信历史最“繁荣”时刻。
如今,微信、微博成为春节期间盛行的拜年方式,短信不再一枝独秀。
微信替代了多少拜年短信业务量?没有数据可以说明,有的只是今年的短信数据:除夕当天,中国移动91亿条,中国电信28亿条,中国联通14亿条;除夕到初二三天的数据为:中国移动175亿条,中国电信41亿条,中国联通27亿条,比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
很多明星互联网业务和产品的登场谢幕,快如流星,但短信业务在中国十年以上的增长说明,国内市场庞大且复杂,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人群对移动应用的接触差异巨大,短信仍有它存在的空间。虽然短信的价值在下滑,但短信还能带来收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微信便宜实惠,但同时,它拉动的流量给运营商带来的价值尽管尚无确切数据,但是显而易见的。
短信仍然是主流,微信正在流行,微博已见落寞。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迁,越来越快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拜年方式的改变只是这场变革的缩影。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用户追新求鲜的需求,使得集成文字、语音乃至视频的移动应用层出不穷。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的诸多传统业务受到冲击,虽然没有永远领先的业务,但是运营商要有永远面对压力,为未来寻找出路的本事。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