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科技社团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科技社团创新体系发挥 2013-01-04 11:04:03
科技社团是学有专长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学共同体,旨在通过繁荣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协同创新来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促进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社会责任。

     科技社团是学有专长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学共同体,旨在通过繁荣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协同创新来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促进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社会责任。科技社团是科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科学创新的摇篮。科技社团作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和批准者,从科学知识的生成(入口)、同行承认(出口)两个层面对科学创新起推动与把关作用。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在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中要“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

    科学源于讨论,科学扎根于交流。作为科技社团的科技社团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也是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学术交流与研讨,而这正是推进原始性创新的源头活水。实践证明,没有“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人格”的环境就不可能产生创新,而没有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学术交流平台和自由平等的研讨机会也就不可能有创新理念的迸发与撞击,从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

    我们还可以借助科技社团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科技社团具有共同体、带头人和同一科技领域三要素,因而是一种有效的科研创新组织形式,能够产生开明的学术带头人、遵循共同的研究范式、开展民主的学术争鸣、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形成突出的学术风格,从而能够整合科技资源、培育群体的科学精英。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协同力量,还具有推动政社分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公民社会成长、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科学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科技社团参与的创新体系是不完整的,科技社团充分发挥作用是创新体系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

    科技社团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依托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推动原始性创新。创新的最初形态往往来源于个体的知识、观念、意识和思想,是源于个体的创造性活动。但创新的发展、特别是重大创新的发现与实现则需要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交流,需要不同主体的互动与扩散,也就需要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社团不仅集聚了各方面的人才,而且搭建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学术交流平台,可以打破学科、地域、部门界限,增进知识的流动共享与合作,因而可以起到促进知识从高校、院所向政府和产业扩散,增强政产学研之间的互动与反馈,并降低创新实践中技术知识转化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等。科技社团不仅能够开放、有效地汇集各方面的人才,而且是促进新知识生产和推进原始创新的无形大学,同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二是利用科技社团的专业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社团汇聚着一批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他们拥有技术预见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新技术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前景,为创新发展提供科学预见;科技社团还可以发挥同行评价的作用,在学科奖励、科技成果评价、人才评价等方面具有先天的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科技社团作为第三方具有地位超脱的优势,相对来说能够比较客观、公正,而且能够对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科技社团还有智能密集、横向沟通便利等特色,可以调动、集成会员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咨询,推动决策咨询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是培育促进创新文化,推动科技体制的完善。首先,科技社团作为合法的社会组织,自律性是其重要的特征,它要求通过对会员诚信意识的教育、章程制度的约束和社会责任的强化,来发挥其自律功能;其次,通过引导会员自觉关注公众利益、坚持科学原则,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报效社会的精神,营造宽松包容、保障学术自由、奋发向上的学术环境;此外,科技社团作为科学共同体本身就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因为科技体制改革要遵循科学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而与传统体制和纯粹的商业运作划清界限。事实上,科技社团可以在政府与科学家、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沟通与交流平台,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

    四是穿越组织边界,促进政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实现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与方式,而科技社团可以通过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中的会员以及专业技术知识的供需关系把它们有机地联结起来,从而为政产学研结合创造条件。一些地方依托科技社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专家组、技术联盟、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已有成功的实践,特别是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技术联盟,科技社团更有优势,也更能起到协同创新的作用。(作者为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教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