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环境一号C星获取首幅对地观测影像图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环境一号 2012-12-11 10:42:24
12月9日,环境一号C星有效载荷首次开机成像,成功获取首幅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影像图图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至此,环境一号C星实现星地链路连通,星地系统工作正常。
 
图为环境一号C星获取的首幅影像图——郑州地区SAR图像。新华社发

 

 

中国科技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今天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12月9日,环境一号C星有效载荷首次开机成像,成功获取首幅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影像图图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至此,环境一号C星实现星地链路连通,星地系统工作正常。

9日18时19分,环境一号C星下传第一轨数据。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密云接收站准时捕获并成功接收全部数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成功完成标准产品生产,形成了第一幅影像图——郑州地区SAR图像。

据介绍,环境一号C星于今年11月19日发射,是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备空间分辨率5米条带和20米扫描两种成像模式,幅宽分别为40千米和100千米;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在多云、阴雨、大雾等任何恶劣天气条件下,准确获取地表真实的图像。相比光学成像卫星,环境一号C星对地观测效率大幅提高,大大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总体观测能力。

该星配置的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可获取地物S波段影像信息,有效补充国际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的不足,将与其他国家在轨运行的雷达卫星一起,形成更加丰富的观测谱段,使国际对地观测体系更加完善,地物信息识别能力更强。

据悉,环境一号C星还将继续进行在轨调试运行。投入使用后,将与之前成功发射的环境一号A、B星组成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形成具备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宽覆盖的对地观测遥感系统,迅速、准确地获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灾害、生态和环境污染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的相关信息,大幅提升我国环境与灾害的及时、动态监测预报能力,为我国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记者付毅飞)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