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行者的航天三十年
——记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李长江
科技群英谱
今年是李长江加入航天队伍的第30个年头。
10月25日,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在位于川西高原川滇交接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李长江身着湛蓝的北斗导航试验队服,和队员们一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身为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他对眼前的壮丽景象再熟悉不过。“每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我都在现场。”
12年前北斗试验系统首颗卫星发射时,李长江曾激动落泪,如今回想起来,他淡淡一笑:“亲身经历了一颗颗卫星上天,现在还是高兴,只是平和了许多。”
“北斗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
1978年,李长江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学习飞行动力。“当时的理想是开大船、当船长。被老师改填了志愿,才开始接触天上的事情。”他笑道,“一开始学习航天,还感觉有些枯燥,后来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
毕业后,李长江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与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在那个逐渐开放的年代,很多航天技术人员选择了转行、“下海”,甚至出国;相比之下,他的生活很有些“清贫”——最初每个月工资是46块,转正后有所提高,变成55块。钱不多,但他抛不开肩上的担子,挺着腰杆将这份重任扛了下来。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李长江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1994年,北斗的“第一步”——北斗卫星定位试验系统建设启动,李长江的人生轨迹开始与“北斗”拴在了一起。
2000年,北斗卫星双星定位试验系统建立完成,具备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此时,李长江已经同时担任着北斗一号和另一个领域某型号卫星的副总指挥。这段开创性的事业留给他的不仅是丰富的型号知识积累和管理经验,还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老一辈航天人给了我深刻的文化熏陶,他们能吃苦、敢奉献、耐得住寂寞的品质都在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激励我成长的内在动力。”他说,“我希望研制团队也有这样的传承。”
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建设工程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我国卫星导航事业进入了星座组网阶段。此时,李长江也开始逐步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2008年,他担任北斗二号总指挥,正式扛起了北斗的大旗。
“若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对北斗的感情,我想,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
北斗团队的“大家长”
10月19日,距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实施发射不到一个星期,这天下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发射前最后一次星箭总检查。李长江站在塔架不远处仰望卫星,眼睛眯着,嘴角浮现一丝笑容,神情中既有欣赏,又有几分自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工作人员高甲说:“每次将卫星送上塔架,他都仿佛一位慈祥的父亲,爽朗地笑着,送自己的亲爱的儿子出征报国。”
荣耀背后,是辛勤的汗水。作为我国研制建设的第一个卫星星座系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存在高精度测距指标实现难、复杂空间环境下抗干扰实现难、连续稳定运行实现难、产品一致性实现难、组网发射风险大“四难一大”的特点。李长江始终以严慎细实、雷厉风行的“斗士”作风,带领团队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体总装副主任设计师肖刚介绍,卫星测试中,任何细节都逃不出李长江的眼睛,针对每一个新问题和新情况,他都要求大家认真分析,加深数据判读和理解。测试期间,他每天都巡视现场,亲手把可能存在隐患的电缆理清。甚至是卫星装包装箱、运载对接,他都恨不得亲力亲为。“对待卫星,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除了给北斗卫星当“家长”,李长江还是整个团队的“大家长”。作为团队里的长者,他把年轻人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不但在技术上带领他们成长,生活中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
北斗团队刚刚组建时,一位家境困难的年轻同事患了动脉炎,大家组织捐款,李长江掏出半个多月的工资。另一位同事得了血栓,他又带头捐出5000元。“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即便是生了一些平常的小病,他也会十分关心,亲自探望或安排人照看。”肖刚说。
快乐的行者
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前夕,试验队里举办了一场简单、热闹的集体生日宴会。这是试验队的惯例——任务期间,每月举行一场生日会,为当月过生日的队员“祝寿”。
10月14日是李长江的54岁生日。他头戴纸冠,被队员们簇拥着,在七嘴八舌的生日歌声中乐得合不拢嘴。
李长江的生日礼物是一本纪念册,上面写着每一位试验队员的祝福。其中一段话描述了他的笑容:“那样感染人的笑,是卫星团队里每一个人心中的一把钥匙,能打开单调、紧张和辛苦的卫星研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和迷茫……”
有队员评价他“生活上快快乐乐,工作上毫不留情”,他不住地点头认同:“我觉得工作就应该像工作的样子。平时嘛,就不要有什么架子了。”相比工作中的谨慎与严厉,李长江在生活中带给队员们的印象则是积极乐观、幸福开朗。他爱好摄影和旅游,工作闲暇时总喜欢在周围转转,拍些照片,像一位快乐的行者。甚至队里许多小年轻都羡慕他“懂生活、会生活”。
生日会当晚,天空无云,月亮显得格外大。牛郎织女星间,丝带般的银河清晰可见。李长江扛着脚架、背着相机,爬上高处去拍摄夜空。他相信,只要勇于攀登,就能离天空更近。(记者 刘晓莹)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