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份是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在河南南阳市召开,9月15日,我有幸去拜谒诸葛孔明先生的故居。到这里品读历代留下来的有名对联,去感受三国风云!
南阳卧龙岗,位于南阳市城西(卧龙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纪念地,汉昭烈皇帝三顾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有《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命名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前人“龙岗全图”复建了“卧龙岗十景”(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和卧龙书院。乾隆年间,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盛况。南阳卧龙岗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
武侯祠现存古建筑群为元、明、清时期。这是一座占地75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祠内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匾额楹联达600多块,其碑刻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曾在此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还我河山》,其字体苍劲峭拔,备受推崇。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南阳武侯祠,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南阳市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在武侯祠内经常举办陈列展览及仿汉舞乐百戏展演,使卧龙岗成为人民群众的知识殿堂、理想的游览胜地。(文/图 宋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