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结合 助力中小企业
在“国家科技金融战略”牵引下,“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与金融体系密切结合,形成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先由政府引导,最终形成包括银行信贷、股票、债券等社会资本市场化的投资选择。”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由21个部委酝酿一年的“国家科技金融战略”整体框架浮出水面。在“国家科技金融战略”牵引下,“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与金融体系密切结合,形成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先由政府引导,最终形成包括银行信贷、股票、债券等社会资本市场化的投资选择。”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此前,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确定首批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通知》,确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市、上海市、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等16个地区为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
早在去年颁布的《陕西省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以试点带动示范,创新机制模式,实现科技创新链条和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经过一年的甄选,宝鸡、榆林等四个地市和西安高新区入选五个省级科技金融示范点,试水科技金融发展。而在西安高新区,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早已驾轻就熟。
科技金融
着眼中小科技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融资是一个必需而又艰难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高科技中小企业没有太多实物资产用于抵押,从银行融资非常难,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而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投融资等融资形式对很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遥不可及。”西安利雅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真实反映了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现状。目前,该企业已经立足新三板,完成股改,已有国内几家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跟进。在挂牌过程中,各类中介机构也帮助其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为今后创业板上市奠定良好的规范运作基础。
利雅得只是西安高新区众多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缩影。在省市政府、科技、金融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西安高新区为进入新三板扩容试点做了积极而务实的准备工作。经初步筛选,具备变更股份公司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1250家,2-3年内可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高成长性企业536家。目前,18家具有”新三板”业务资格的券商已在园区开始工作,并有30多家企业和证券公司签订推荐进入新三板挂牌协议。
自1999年成立陕西省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西安高新区在册各类投资机构420家、注册资本总额122亿元,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80亿元,其中66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2011年度,区内22家企业获得创业风险及私募股权投资额3.9亿元。这些种子资金为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科技金融
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金融业的生命力在于有实体经济支撑,因此,金融体制改革和业务创新也要回归到为实体经济、为产业企业服务的主线。
为更好地解决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约束,西安高新区一直在尝试帮助企业通过一些新型融资工具融资,如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2011年,5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103亿元。
西安达刚路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公路机械设备和筑路机械专用车辆的生产与销售的企业,2007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深圳晓阳科技和达晨财信3800万元和2597万元的投资,其后,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协助下,于2010年8月12日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企业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更快地走向资本市场,大幅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未来实现西安达刚成为世界一流公路建设设备营运商及“达刚”成为中国和世界沥青路面机械行业的著名品牌的未来发展战略目标。
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西安高新区出台了系列投融资政策,按企业上市的不同阶段给予奖励,最高可奖励550万元,对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可获80万元的奖励,设立1000万元的贷款担保补贴资金。
科技金融
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海天天线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TD-SCDMA系统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集团化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海天天线投保了财产险类科技保险,保费19万余元,获得财政补贴10万元;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费90余万元,获得财政补贴25万余元。通过投保科技保险,企业累计节省保险35万余元。
通过开展科技保险试点,有效分散和化解了企业科技创新风险,极大地激励了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2008年9月,西安高新区经科技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批准为第二批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工作的地区,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参加科技保险的企业给予补贴。2011年科技保险参保企业203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3亿元,保险保费收入840万元。2011年与西安华泰保险经纪公司研究合作,完成“西安高新区科技保险集合方案”,制定可用性更高的科技保险投保方案,满足企业多方面投保需求,并召开推介会,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
根据企业不同的需要,提供差异化、互补的金融产品,西安高新区积极与多家银行合作,创新性的推出了特色化融资方案。如“中小企业委托贷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授信贷款”、“知识产权融资贷款”、“石油供应链金融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与陕西信合合作建立了“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及“西安高新区轻资产企业融资方案”。2011年,西安高新区内银行存款余额912.19亿元,贷款余额889亿元,存贷比97.45%,其中西安高新区企业贷款余额552亿元,同比增长476%,西安高新区小企业新增贷款33亿元,贷款余额46亿元,占所有贷款余额的8.3%。
2011年11月,省发改委已批复西安高新区作为全省首家“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2012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是西安高新区的重点工作之一。
科技金融已经成为西安高新区发展的加速器,西安高新区的科技金融示范也为我省的科技金融结合提供了新的样本。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