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立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
为载人空间站奠定扎实基础
中国科技网北京6月29日电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返回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在会上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为我国正在研制建设的载人空间站及其运营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
据了解,此前我国载人飞船仅是在太空飞行后返回,而“神九”任务中,地、空两端都有目标,建立了运输渠道。除运送航天员外,还把天宫一号里搭载的物品取回来,把新的实验品放进去,真正实现了天地往返运输。
袁洁还表示,神舟飞船上配置的异体同构对接机构,有上千个轴承,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为复杂的空间机电设备,技术难度大,当今只有俄罗斯具备研制能力。而我国经过10多年技术攻关,完全掌握了对接机构技术,表明我国已具备空间复杂机构的设计生成和试验能力。
袁洁指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确定了一条优化合理的研制途径,通过研制9艘飞船和1个空间实验室,全面实现了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预定目标;在系统设置和方案的设计上,开放性地使用留轨舱开展空间试验,极大提高了飞船的利用价值;为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1+3”模式,研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同时用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与其对接,依次验证自动对接、手动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用较低的投入、较少的飞行试验次数取得了较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我国研制的飞船配置激光雷达、微波雷达、CCD相机等不同体制的交会测量设备,建立了独特的交会对接方案,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保障任务完成和航天员安全方面提供了更多保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会上表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预定目标。
王兆耀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2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390亿元,这些经费主要用在技术研发、样品研制、飞行产品的生产、试验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消耗。通过10次飞行试验,我国已经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我国建成较为配套的载人航天研制生产试验、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的体系,取得了900余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成果,加强了国家航天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我国航天产业的整体能力,带动了相关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
王兆耀说,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集中展示,是人类探索未知、拓展认知、拓展生存空间、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在战略方面,载人航天工程是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性工程,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未来,对世界格局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科技方面,通过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航天技术整体水平,有力推动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经济效益方面,载人航天的投入对经济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投入产出比是1∶10到1∶12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载人航天的实施为人才锻炼成长提供了难得机会,培养了一支规模较大、专业较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为相关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他同时表示,中国的载人航天是开放、透明的,愿意与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合作,为推动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会上介绍,神舟十号工程总体工作还在准备中,其中可能还会有女航天员上天,具体计划要在工程总体研究以后决定。(记者付毅飞)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