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科技网讯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系统”“近现代文献脱酸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等,一大批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在介绍十七大以来文化科技创新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时,作了如上表述。
于平介绍说,十七大以来,在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围绕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文化标准体系、文化科技管理体系为主体的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文化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科技服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能力明显提升。文化科技创新工作加强了沟通与合作,建立文化部、科技部部际会商机制,实现文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层对接,同时加强项目设计与组织,提高文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科技提升与成果转化。
为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工作,2009年起,文化部开始实施“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2010年起,开始实施“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2011年,又在文化部科技部部际会商机制下,将部分特别重大的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中,“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作为部级项目,侧重关注局部性、探索性和补充性科技项目,鼓励文化单位的技术集成创新,注重研究力量的培育;“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国家项目,重点关注前瞻性、普适性和急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解决文化建设的急需、共性需求。
在2011—2015年期间,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将安排完成150个左右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0个左右基础科研项目、75个科技转化推广项目、50个文化创新项目。继续加强与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合作,形成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文化资源数字化、演艺科技、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等方面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带动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据于平介绍,“十二五”期间,文化部还将从关键技术、人才培养、政策保障三个方面入手,为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力争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努力抢占支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的制高点。同时加强在职培训,加快培养具有跨科技、文化与管理领域的复合型创新创意人才。加强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的领导,争取文化科技经费投入,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
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同时揭晓,“中国农民歌会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政府公益文化基金管理创新”“数字新媒体技术在数字版清明上河图项目上的展示与应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4个项目获特等奖,“掌上国图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等16个项目获创新奖。(记者游雪晴)
《科技日报》(2012-06-27 三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