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拥苍穹 国人首入“天宫”
神天交会特别报道
古代神话中,神仙衣袂飘舞,住在天宫里,让人无限神往。今天(18日),随着3位航天员从神舟九号“飞”进天宫一号,千年梦想成真。
1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舒展着蓝色的翅膀,在浩瀚天宇中遥遥相望……
此时的天宫已在太空徘徊了4000余圈。它像个羞涩的少女,身着美丽的蓝色裙装,早早来到约会地点,一圈一圈地踱着步,执着地等待着心中的“恋人”。
“从5月27日以来,我们对天宫一号进行了4次轨道控制,并进行了全面体检,建立了载人环境。6月12日,天宫一号已完成所有准备。”北京中心飞行管理室主任刘俊泽说。
为了赶赴这场太空之约,神舟九号经过了精心的准备。11时47分,它完成远距离导引控制,飞抵“天宫”后下方约52公里处,转入自动控制飞行状态。
大厅内,百余名科技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北京中心总师童斌告诉记者:“与‘神八’任务相比,本次对接控制过程大致相同,但有了航天员的参与,对控制的精度和安全性要求更高。为此,我们制定了完备的飞控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了各类情况下都有对策、有手段。”
“飞船转5公里保持!”洪亮的调度声响起。大屏幕上,神舟九号向天宫一号缓缓靠近,划出一条红色的飞行轨迹。此时返回舱内,航天员景海鹏向飞船发出了手控制令,对飞船上的手动控制设备加电,设置交会对接状态。
“这是自动对接的一项重要备份手段。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由航天员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此外,这次对接在阳照区进行,对测量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对地面控制的及时性和应急能力也是一种严峻考验。”童斌介绍说。
一声声口令中,对接已进入倒计时。大屏幕上,神舟九号的对接机构缓缓推出,沐浴着共同的阳光,两个飞行器的距离在一点点地拉近,人们也随之屏住了呼吸……
伴随着轻微的震动,神舟九号对接机构上的3把捕获锁成功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上的3个卡板器咬合,实现了对接机构捕获。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屏幕上,景海鹏竖起大拇指,刘旺紧握右拳,刘洋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然而,这只是完成了任务的第一步。短暂的庆祝之后,工作人员立即回到紧张的工作中。
14时25分,景海鹏、刘旺解开束缚带,从座椅上起身,根据地面指令打开返回舱门,顺利进入轨道舱。飞控大厅的科技人员注视着航天员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着穿舱前的各种技术状态、生理参数的确认。
一段紧张的准备工作后,16时05分,景海鹏开启飞船轨道舱舱门,开始建立交会对接通道。他依次打开神舟九号前舱门和天宫一号舱门平衡阀,进行检漏和复压。在他一丝不苟工作时,刘旺手持摄像机将这些珍贵的画面拍录下来,呈现在众人面前。
经过一系复杂的操作和设置,航天员进入了对接通道,对捕获锁解锁状态检查完毕后,刘旺取出了目标飞行器前舱门钥匙。
大约等待了20分钟,天宫一号和对接通道的压力基本达到平衡。景海鹏开始用力旋转天宫一号前舱门,虽然是个简单的动作,但在失重环境的影响下,他的动作沉重而缓慢。
屏幕画面被切换到天宫一号内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扇圆形的门上。
17时06分,“天宫”的大门缓缓开启。飞控大厅里,已经有人忍不住叫喊起来。只见景海鹏像一条灵巧的鱼儿,一下子飘了进来,冲摄像机潇洒地挥了挥手,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第一次定格在了这里。
“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调度乔宗涛洪亮的声音响彻大厅。这里顿时沸腾了,一些白发苍苍的航天人悄悄抹去涌出眼角的泪水。
17时26分,三位航天员全部进入“天宫”,他们相扶相携、并肩站立,向镜头挥手致意。一时间,飞控大厅里的相机拍摄声响成一片,人们欢呼着,把三位创造历史的航天员定格在画面里。在这张珍贵的天宫全家福中,航天员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自豪的笑容。(通讯员 姜宁 谢波 记者 付毅飞)
《科技日报》(2012-6-19 一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