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查济古村: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查济古村藏在深山幽谷 2012-06-13 11:03:38
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这就是查济古村。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查济古村

    应该说,很多人知道这首诗,耳熟能背,知道汪伦在桃花潭送别李白,但却少有人知道李白别后来到了离桃花潭不到二十公里的查济古村,一连数日浏览往返,并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位于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太平湖北岸,泾县、太平及青阳交界处,堪称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名居群之一。

    查济,“查”念“zhā”,而不是“chá”,因为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查姓的老祖先原来姓姬,名叫姬延,在周朝的时候,封于山东济阳查地,后来到这里就由姬姓改为查姓。

    老屋

    自唐宋以来,查氏族人在这里开始建立一系列的家规、家训及家理。明嘉靖年,查绛又进行了整理,订立家规十条、家训十四条和家理五条。而事实上,这些家规、家训和家理就是查济的法律,氏族拥有对其成员立法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超越当局法律的效力,在宗教礼仪上,它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效力。今天看来,在查济,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在溪边洗衣服的当地居民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是明朝时,村人查绛所描绘的查济村情景。据介绍,查济村鼎盛在明清,当时人口越来越多,逐步向外发展,延伸到15里以外。

    俯瞰古村的屋舍

    在明朝时,村庄就有了相当完整的规划,民房、庙宇、祠堂、楼塔、水系,全按规划建设。每户人家几乎都前庭后院,临水而居。

    因此,查绛又深情地写道:“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老巷子

    在查济,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辉映”之说。三雕就是用在建筑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在查济的民居、祠堂、牌坊、桥梁、墓室等建筑上,处处散落着三雕的身影,或优雅,或雄浑,或繁复,姿态各异,美轮美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生活物件的讲究,建造时的敬业精神,一种对于美的不懈的追逐。

    白墙黑瓦,典型的徽式建筑

    有人评价说,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当然,可能现在少有人对此兴趣,所以即使在清明假期,这里却少有黄金周的那边拥挤与喧闹,依旧一贯其古朴以及宁静。

    这里的生活依旧古朴

    有人说查济是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位恬淡隐忍的老者,他虚怀若谷,敦厚古朴,不与世俗争锋,怡然自得。

    大户人家的摆饰

    在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号称有十万人口之巨,查姓人从一千三百余年前开始繁衍生息,支系丛生,一旦某一支系发达(无外乎中举、进士及第、做官、封诰、发财等),后人就会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

    散落的画具

    这里也为无数美术家提供了无穷尽的创作灵感,许多著名的美术家常年在此居住进行艺术创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