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干勇在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的致辞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詹文龙干勇 2012-05-31 08:46:23
很高兴今天参加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我院发展的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现科技界与产业界的无缝连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 詹文龙

(2012年5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参加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我院发展的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围绕我国科技创新和高铁发展,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首先,我国的科技进步促进了高铁的自主创新。

一方面,高铁发展是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的产物。

近几年,我国高铁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也源于我国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国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出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例如,最近位于深圳大亚湾的中微子振荡物理实验在国际科学界产生极大反响,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安全领域的应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中国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技术进步,使我国的科技水平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储备和创新人才,也为像高铁这样的重要产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感到高兴的是,在高铁科技创新过程中,中科院利用在空气动力学、金属材料、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岩土力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为高铁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高铁发展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在2008年,科技部和铁道部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联合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秉持“开放、协同”的理念,动员和集成全国一流的优势科研队伍共同攻关,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实现了科技界与产业界的无缝连接,以国家高速铁路重大工程为依托,陆续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联合组织开展了高速铁路科技创新工作。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和奋斗,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例如高速列车头型设计、高速转向架、牵引传动与制动、弓网受流、减振降噪等;在基础科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例如流固耦合、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等;在工程试验方面,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经验;在前沿研究方面,开展了智能化、谱系化研究,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此,高铁科技的发展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成功典范。

其次,中国还需要继续发展高铁。

虽然中国的高铁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确实也遇到了一些坎坷和困难,但中国的现实决定了还需要继续发展高铁。

一是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急需高铁这样的高速大容量的交通运载工具。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并且分布不均。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间的互动不断增强。铁路客运运能已远远超出极限,老百姓仍面临“一票难求”等社会问题。

二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发展高铁符合低碳经济的战略需求。与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相比,高铁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经济舒适等突出优势。面对当前严峻的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高铁,有利于优化交通运输体系、缓解资源环境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从产业发展战略来看,发展高铁符合国家“自主创新”和“走出去”战略。高铁产业位居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高端,能够带动起庞大的产业链和经济圈,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需求拉动和辐射作用,发展高铁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推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步伐。

最后,对未来高铁科技发展提几条建议。

高铁的继续发展依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高铁科技的创新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完善研究试验支撑平台建设。相关技术攻关已经走在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前面,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原理和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一些研究试验支撑平台需要加快建设和优化整合。

二是,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成果的工程应用,以及自主研发产品的上车试验。目前,部分关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一代高速列车研制,相关自主研发产品已通过了地面试验验证。切实推进产品上车试验,对于高速列车自主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坚持开放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既定高铁科技规划的继续实施。这个规划是广大高铁科技工作者和管理部门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其中的高速列车装备的谱系化与自主化、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的智能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相关主管部门应继续发挥开放、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推动高铁科技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将一如既往地为提升我国高铁技术自主创新水平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产学研用相结合科技创新模式的典范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干勇

(2012年5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专家:大家好!

由科技部主办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今天召开了,会议召开的非常及时和必要,我谨代表中国工程院对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加此次论坛活动的国内外各位院士、专家、各位领导和各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大会组织者的辛勤劳动和希望推动高速列车技术继续深入发展的美好愿望表示衷心感谢!

高速列车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核心,是国家相关高技术发展水平、相关制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国的高速列车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到现在的全面突破、以自主创新为主阶段。以高速列车设计制造企业为龙头,联合国内20多家高校、10多家科研院所及高速列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有60多名两院院士、1万多名科研工作者参加,发挥各自优势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分工协作,突破高速列车动车组总成、牵引控制等9项关键技术,在轮轨动力学、气体动力学、运行模态、车体结构、牵引系统、转向架系统、制动系统、环境控制、噪音、阻燃方面全方位突破,已建成一系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构建起高效的高速列车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和创新机制,推动我国高铁技术发展创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带动形成一大批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及制造业提升与发展,特别在智能制造,在进行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为高速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全生命周期提供高科技保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高铁技术的成功是我国在一个行业及配套领域率先整体成功进入高端制造业的标志,是所有工程中惠及民生最为显著的重大工程,是以三大主车厂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的典范。

张德江副总理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原则,把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安全第一,坚持改革开放,注重自主创新,注重提高质量,注重提高效益,实现高速铁路新的更大发展。

科技的发展更需要科学思想的引领,需要更多的突破。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正在努力建设国家工程思想库,充分发挥院士群体优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组织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咨询研究,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工程院的院士们长期以来一直非常关注并参与高铁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工作,高度肯定高铁技术所取得的伟大里程碑式的创新成就,并将继续为高铁安全、高效运行等技术创新作出贡献。

在此,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为协同创新,推进我国高铁的科学发展,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更多突入国际高端领域贡献力量。谢谢!

《科技日报》(2012-5-31 三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