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船首次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据《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今日美国》等在线版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5月26日宣布,国际空间站两名宇航员当天打开对接舱门,进入了“龙”飞船腹地。这意味着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龙”飞船已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由此成为历史上首艘造访空间站的商业飞船。
这艘由美国私营企业发射的“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22日升空,25日开始与空间站尝试对接——而这期间也是本次运输任务的最难的系列环节。据对接动作完成前NASA向媒体披露:“龙”飞船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进入国际空间站轨道,而后再用一天的时间对其推进、通讯以及导航系统进行测试;在一切无任何纰漏的情况下才能正式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届时,两名空间站的宇航员将通过机械臂捕获“龙”飞船,以帮助其停靠在恰当的对接点上。两个航天器间的舱门则会于5月26日打开,让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进入“龙”飞船取出物资。
实际情况与预想的所差无几。美国东部时间25日,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唐纳德·佩蒂操纵17米长的机械,十分成功抓了这条“龙”。26日5时53分(北京时间17时23分),空间站指令长奥列格·科诺年科协同唐纳德·佩蒂一起缓慢打开了连接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和“龙”飞船的舱门,二人随后飘入体积约有10立方米的“龙”飞船“腹内”,完成了此次入舱行动。当时,空间站和“龙”飞船正运行在新西兰西部上空。
按一般对接惯例,宇航员打开刚与空间站对接成功的飞船舱门时,必须佩戴防护面具和护目镜。在此次行动中,起初科诺年科和佩蒂也遵照了惯例,但在空间站内空气与“龙”飞船内的气体自然混合后的第一时间,两位宇航员就立刻甩掉了束缚,似乎急切地盼望着以“身体发肤”更多的面积来感受“龙”的亲切感。
毕竟,这不单是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私营企业建造的太空飞船,也是航天飞机退役后的美国人第一次用上自己家的“交通工具”——包括佩蒂在内的空间站宇航员都是通过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升空的(每运送一名美国宇航员,NASA需向俄支付约6000万美元)。入舱行动完成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意发表了佩蒂的直观感受,他觉得“龙”飞船“闻起来有一股新车的味道”,没有漂浮过太空垃圾的痕迹;而且他认为“龙”飞船也比“联盟”号要宽敞些,应有足够空间运送宇航员往返太空。
尽管spaceX、NASA甚至包括美国政府都很乐于见到私企彻底接手国际空间站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将“私字头”在太空飞行领域高高挂起。但于目前而言,“龙”飞船还只是个运货舱,它本次向空间站带去的只是一点点象征性的科学仪器,和更大一摞贴心的衣物及饮用水。
于是,对接舱门的徐徐打开也意味着驻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在今后4天里有了一项琐碎的工作——就好似“蚂蚁搬家”一样把这条“龙”肚子里500多公斤货物和空间站600多公斤的物资做个交换。
按计划,5月31日,在被填满科学实验设备和其他物资后,“龙”飞船将带着600多公斤载荷脱离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坠入太平洋中,由专门的船舶回收。算起来,它将与空间站对接约一周。
早在2010年末,spaceX公司作为一家美国私营企业首次成功发射并回收航天器时,商业航天飞行联合会主席布雷顿·亚历山大就曾评价说,该发射身负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太空之旅的承担方由政府部门转向私营企业的开端。
而在本月26日,NASA局长小查尔斯·弗兰克·博尔登,一位前航天飞机指挥员,在国际空间发展会议上向激动的听众们表示:“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
在他身后,两块投射屏幕正放映着SpaceX的“龙”飞船小心翼翼地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此前的那些是非争论现在可以宣告结束了。我们正在大步走向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时代。”博尔登说,“对此如果还有什么质疑,那我想SpaceX此次的成功已经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相信本次飞行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而言亦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他都主张扩大近地轨道飞行方面的商业成分,以便NASA腾出这部分资金将宇航员们送往火星等更深的宇宙空间。但在上周五,SpaceX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穆斯克在推特(Twitter)上说,他几乎错过了一个关键的电话——总统奥巴马打电话和他说恭喜,但呼叫者ID被屏蔽显示,让他以为这是一个电话推销员有点不想接起来。(记者 张梦然 综合外电)
《科技日报》(2012-5-28 二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