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质检总局抽查显示39种酱油醋等不合格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质检总局抽查 2012-05-12 09:28:25
2012年5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通报了对食醋、酱油、食糖、酱等食品的抽查结果,发现有39种酱油、醋、酱、食糖不合格,其中有20种酱油和食醋的有效成分不够。


    新京报讯 (记者廖爱玲 实习生葛南南)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通报了对食醋、酱油、食糖、酱等食品的抽查结果,发现有39种酱油、醋、酱、食糖不合格,其中有20种酱油和食醋的有效成分不够。

  部分酱油企业为降成本加水太多

  酱油和食醋是老百姓家中最常用的调味品,去年曾先后被质疑而陷入了“勾兑门”。国家质检总局因此今年又一次组织了质量监督抽查,对全国255家企业的261种酱油产品进行了14项指标的检验,共有17种酱油不达标,除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苯甲酸超标外,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氨基酸态氮项目上,有13种酱油的氨基酸态氮低于标准值。

  氨基酸态氮是判定酱油好坏的特性指标,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加水太多。酱油里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才说明品质越好,更有鲜味。国家规定的酱油里氨基酸态氮的标准值应是≥0.40g/100mL,但这些不合格酱油明显偏低,最低的是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新盛酿造厂生产的草菇老抽(酿造酱油)(350ml/袋)其氨基酸态氮的实测值只有0.01g/100ml,两者相差40倍。白银市白银区银城二黑哥调味品厂的“宴清欢”草菇老抽王鼓油皇(600mL/瓶),其氨基酸态氮实测值也只有0.03g/100mL。

  质检总局责成处理问题产品生产企业

  食醋此次抽查了254家企业生产的264种产品,发现的9种不合格食醋中,有7种食醋的问题是总酸实测值低于明示值。总酸不合格主要可能是生产企业没有按照工艺条件制曲发酵,或淋醋后过量加水,产品无法达到一定的酸度。

  这7种食醋分别是:“高应兴”老陈醋、“双桥”精致白米醋、“凉州鑫盛”凉州熏醋、“大川地”老曲五香醋、“家福康”香醋、武汉楚香酱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米醋、安定区金源食品厂生产的陈醋。

    另外,还有6种酱类产品、7种冰糖、白砂糖也在不合格之列。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市质监部门对抽查中不合格的产品及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不合格产品的具体批次可登录质检总局网站查询。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