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评论:出版社老总要向报社学习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学习老总出版社评论 2012-03-18 09:04:13
◎刘绪源 上海媒体人我因长年在新闻单位工作,业余从事写作,曾经出过几本小书,所以,与新闻单位及出版单位的老总们打过不少交道,深知他们各自的工作状态。倘若将双方的老总作个对比,那么...

◎刘绪源 上海媒体人

我因长年在新闻单位工作,业余从事写作,曾经出过几本小书,所以,与新闻单位及出版单位的老总们打过不少交道,深知他们各自的工作状态。倘若将双方的老总作个对比,那么,至少在某一方面,是出版单位不如新闻单位。

我指的是,业务判断能力,当场拍板能力,在关键项目上的决策能力。我几乎没有看见过哪个有激情有雄心的报社老总(毫无上进心、只想混到退休的老总不算在内),遇到棘手的稿子时,会自己不作决断,而请人速送上级拍板。他们总是在较短的时间里,作出决定:或用,或改,或放弃。这很像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必须自己有主见,敢于自己负责。新闻是快节奏的工作,容不得延宕和推诿。这样做,难免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定,但吃一堑,长一智,自古至今从没有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所以在一个有生气的报社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相当频繁,不以为奇的,有错就说,有错就改,有错不希奇。从不犯错的才是平庸之辈,最快淘汰的就该是那些平庸的、从不出好稿、从不出好主意、但也从不出错的人。偶尔闯祸、但常有好稿出彩、思想活跃、才华横溢的记者,才是新闻单位的希望之星。可以说,好的老总,和好的记者,在这一点上是很相似的。

而出版单位则不一样。一个能出好书的出版社常有好编辑,当然也有好老总,这和新闻单位并无二致。可是,出版社的有些老总(不会是全部)遇到棘手的稿子时,往往不是当场拍板———马上出,认真改,或不予出版;而是往上送,请上级判断,根据他们的意见再作决定。有些上级领导还常作这样的关照:遇到吃不准的稿子要多请示,不要擅作决定。于是,遇到麻烦往上送,在这里成了“正道”,自己大胆决断反倒成了“歪门”。一旦上级拿不准,那也不怕,再往上送就是。这样,一部稿子短则一二周,长则三四个月,甚至,拖上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出版不像新闻那么快捷。过去出一本书要一两年,有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商讨,显得很正常;但现在有了电子排版,出版周期明显缩短,业内的竞争也促使抓到好选题的出版社不敢稍缓,与新闻单位一样有点争分夺秒的意味了。这时“急惊风遇到慢郎中”,一切都得停下,一点办法也没有。体育教练常说快跑过程中切忌速停,至少要慢跑一段才能进入休息状态,不然对心脏不利。这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出版人,如经常在快跑时忽然叫停,那对心脏会非常不利的。

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图书一经出版,就长存于世,影响大于新闻纸,所以不能像报纸那样马虎,要认真对待。其实现在图书印数有限,读者分流明显,能印到一万册已算畅销,印数更高的往往是消遣类实用类言情类的书,多半无关宏旨;而一张省市级纸报每天的印数有几十万,都市报印到上百万的也有不少。而且,要说影响,其实指的是一种集中发酵,如果分散,就是另一回事了。是一天里几十万上百万人读同一篇文章影响大,还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里几千人或上万人零星地、先后地读一本书影响大?答案不言自喻。

我就记得过去的文艺批评里,有一种批评家,手里是只持一把尺子的,那就是“政治标准”,他们把这样的标准到处套,结果把好作品说成有问题的作品,把一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当成好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思想是融化在艺术中的,这正如盐之在水,不深入到艺术中去,是看不出它的好或不好的;而在差的作品中,思想就像那些化不掉的盐粒,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这盐和水恰恰是有问题的。只在水中辨认盐粒,而无法深入到水的肌理中去,那就不能作出中肯的判断。冯雪峰和阿垅等过去曾提出“艺术即政治”,提出“不要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它的社会的政治的意义分开”(见冯雪峰《题外的话》与阿垅的《论倾向性》),在“极左”的年代他们都曾受到批判,但现在看来,却还是存在一定的真理性的。艺术是如此,其他各领域也是如此,不深入到专业领域,而要用外在的眼光“发现问题”,恐怕并不是合理的事。

我以为,现在这种状况最大的坏处,是扼杀了出版社老总的业务领导能力和积极性,日子一长,他们也将像《伤逝》里所说的:“忘却了翅子的扇动。”现在有个别出版社已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稿子到手,编辑不用细看,胡乱写上几句就送室主任审,室主任送总编,一路审下来没有问题了,然后再开始编辑程序。这其实是一种很典型的异化现象。而离开了书稿专业特征的机械的做法,正是这种异化的必然性根源。出版社老总一旦不对书稿拍板,不处理自身业务难题(有的甚至从不看稿),那还能做什么?就管管社内发奖金或应付“精神文明”检查之类?那还有什么意思?

我想,至少在这一点上,出版社老总要向报社学,自己单位的问题都应由自己担起来;有重大问题要请示,有特殊难题要与上级一同探讨,这是对的,但至少,日常的95%以上的业务应由自己解决,不然要你坐在这里干吗?———当然,这也并非老总自己的问题,还有上级的要求和制度上的原因。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