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广东转型高科技基地 默克尔:愿意提供经验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提供经验愿意基地 2012-02-13 08:41:31
默克尔自2005年上任以来的五次访华  2月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广州。作为此行中国除首都北京外的唯一一站,足见默克尔对广东在中德经济合作中地位的重视。当晚举行以“珠三角经济圈向高...

广东转型高科技基地 默克尔:愿意提供经验

广东转型高科技基地 默克尔:愿意提供经验

默克尔自2005年上任以来的五次访华

  2月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广州。作为此行中国除首都北京外的唯一一站,足见默克尔对广东在中德经济合作中地位的重视。当晚举行以“珠三角经济圈向高科技基地转型过程中的中德合作”为主题的2012中德经济论坛,默克尔出席并表示,广东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和样板。虽然现在广东经济转型面临挑战,但这也意味着机遇,德国企业非常愿意为广东向高科技基地转型提供经验。

  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高新科技壁垒一直让政府和企业忧心。德国企业是否真的愿意将高新技术带到广东呢?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Oliver Regner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德国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会带来双赢局面,这给德国公司也带来机会,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他并表示对广东转型充满信心。佛山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李凯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关键在于中国市场的规范程度,对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到位,相信未来会逐步改善。

  在环保和能源领域展开合作

  2月3日,在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陪同下,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广州。作为此行中国除首都北京外的唯一一站,足见默克尔对广东在中德经济合作中地位的重视。在当天行程中,默克尔在温家宝的陪同下参观了广州企业。当晚,2012中德经济论坛在广州举行,默克尔出席并发表演讲。

  论坛主题是“珠三角经济圈向高科技基地转型过程中的中德合作”,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德双方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与原材料、城市物流等领域的合作。论坛由广东省贸促会、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和德国工商大会共同举办。来自德国大众、西门子、巴斯夫等公司的高层及广东省相关行业重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约300人参加。

  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主席暨西门子集团董事会主席Peter Loscher在开幕式致辞说,中国和德国是世界上的两大工业国,也是领先的出口大国,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德可以在很多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当前世界的一些问题。

  默克尔在演讲中表示,今年刚好是中德建交40年,过去40年中,广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目前广东经济实力与印尼相当,出口额占中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已有400多家德国企业在广东设厂,投资达到10亿欧元。

  不仅如此,默克尔指出,广东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和样板,中国面临什么挑战,最先在广东体现出来。广东如何应对挑战,肯定会对其他省份产生样本效应。她强调,虽然现在广东经济转型面临挑战,但这也意味着机遇,德国企业非常愿意到广东来投资。

  默克尔此行还带了一个经贸代表团,默克尔说她和代表团中的德国企业家一样,非常愿意支持广东今后的发展,德国有技术能力和经验,可以在环保和能源等领域与广东展开合作,从而使得与广东地区的合作成为中德合作更好的样本。她表示,广东在开放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样板,相信广东会继续保持开放心态,这是广东和德国进行合作的基础,德国企业会努力使广东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让“德国制造”更响亮。

  超过87%德国企业愿扩大在华投资

  珠三角经济圈向高科技基地转型,德国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又面临哪些困难呢?

  对此,陪同默克尔访华的包括20位左右的德国大企业领导人在内的德国企业代表团,他们向中国传递了“合作信号”。默克尔还乐观地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会成为德国在欧元区以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联邦与外贸投资署所做的中国市场信心调查显示,超过87%的德国企业都愿意在中国扩大投资,超过50%的企业有计划开设产品或者服务中心。

  而从中德经贸合作的大背景来看,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及外资和技术引进来源国,中国则是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德两国求同存异,关系发展很快,特别是在经贸领域。201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1424亿美元,增长34.8%,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近30%.德国对华出口增长了34.9%,特别是汽车、机械及化工产品出口强劲,有力带动了德国经济增长。

  但一直以来,在与欧美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关键技术能否引进得来、涉及高新科技的合作壁垒等,都让政府和企业忧心。德国企业是否真的愿意将高新技术带到广东,促进其转型呢?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Oliver Regner对此表示,德国公司愿意为广东向高科技基地转型提供经验。德国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会带来双赢局面,这给德国公司也带来机会,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一家总部设在广州的德国建材商告诉南都记者,该企业就是将所有技术全部带来广州,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已经是“珠三角经济的一部分”。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薛勒告诉南都记者,去年8月底,该公司就与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签署框架性合作协议,携手开拓国内检测服务。去年11月则在深圳启用全新的消费品综合检测中心。交通运输和光伏产业是该集团在中国进行新业务扩展的重点领域。此外,绿色可再生资源、节能减排、碳排放控制和土木工程以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也是该集团在中国发展业务的重要方向。而这些,很多都是我国尤其广东向高科技基地转型时,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佛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佛山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李凯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对德国企业来说,广东已经从以前的生产加工基地变成消费市场,尤其随着欧美经济放缓,相信更多着眼于中国市场的德国企业将来到广东。他们肯定也会带来更多高新技术,促进广东转型升级。至于中外合作经常出现的技术壁垒,这关键在于中国市场的规范程度,对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到位,相信未来会逐步改善。而当前,一方面中国要向德国学习,做精做深,另一方面德国要提高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德经济合作才会更顺利。

  李凯表示,佛山政府今年将带领一批佛山企业赴德国,推介佛山的投资项目,希望引进机械、电子行业的高端技术型德国企业到佛山投资,同时也推动佛山企业“走出去”,在德国找到好项目。

  地理纵深

  日本冲绳县来穗招商

  南都讯记者辛灵2月10日,日本冲绳县政府带领该县的优秀企业代表在广州举行“海外企业招商研讨会”,就该县的经济特区优势及投资环境做现场讲解及介绍,以期进一步加大与广州、广东乃至中国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招徕更多企业到冲绳发展。

  据介绍,从冲绳到广州的距离与到东京的距离大致相当,该县是日本离中国大陆沿海、台湾、韩国和东南亚最近的地方,正处亚洲的地理中心,群岛总面积2272平方米。该县独享日本国税有待政策,可减免35%的企业所得税。自1999年起,该县设立了“特别自由贸易区”、“信息通信产业特别区”、“金融业务特别区”等三大经济特区,实施多项优惠政策。至今,共吸引了257家企业入驻,以IT产业和制造业为主。

  冲绳县副知事与世田兼稔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坦言,冲绳在产业集群及人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确实不如广东,但跟日本其他地区相比,人工低廉,环境优美,优惠政策突出,希望有意“走出去”到日本的企业,选择冲绳。

  地理论见

  对话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Oliver Regner:

  德国公司愿意为广东转型提供经验

  南都:如何评价默克尔此次访华?

  Oliver Regner:这对于提升中德经济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默克尔总理专程到广东来,说明广东在中德经济合作里面占有重要作用。有很多中国公司在德国的经营也是很成功的。除了大型企业之外,中小企业也不可忽视的,像默克尔总理下午参观的海瑞克隧道掘进机公司就是一个中型企业。

  南都:中德企业在此次默克尔总理访华期间进行了怎样的交流?

  Oliver Regner:虽然中德企业这次没有签订具体的合同,但是通过座谈会和这个论坛,相互展示了企业生产的案例,给更多机会来了解对方。德国工商总会将继续举办更多论坛,当然也会组织中国企业到德国参观、商定项目。

  南都:广东在向高科技基地转型的过程当中,可以向德国学习哪些经验?德国是否会有所保留?

  Oliver Regner:默克尔总理的讲话中也提到了,德国公司愿意为广东向高科技基地转型提供经验,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技术比较灵活,很值得学习。广东可以学习德国的高科技企业,从小规模开始,慢慢壮大。德国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会带来双赢局面,这给德国公司也带来机会,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南都:在你看来,广东经济从外需向内需转型的前景如何?

  Oliver Regner:我认为广东有先天优势,首先它是人口大省,这决定了对于产品的需求基数,有很大的机会来开拓市场,其次广东的经济较为发达,人们的收入水平比较高,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这两个条件让我对广东经济从外需向内需转型充满信心。

  南都:不少中国企业希望到欧洲“抄底”,你怎么看?

  Oliver Regner:德国工商界认为中国、特别是广东还具有很大的对外投资潜力,像三一重工已经收购了德国企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

  (南都记者吴瑶对此文亦有贡献)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