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刚进校便忙着与同学应酬交际已是当前高校普遍现象,不过华师武汉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新生小召(化名)日前的“创举”仍引起了同学们的震惊:他手绘了一张“社团学生干部关系网络图”,详细标注
大学新生刚进校便忙着与同学应酬交际已是当前高校普遍现象,不过华师武汉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新生小召(化名)日前的“创举”仍引起了同学们的震惊:他手绘了一张“社团学生干部关系网络图”,详细标注了每个干部的性格、喜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据介绍,小召在社团内是活跃分子,极善与人打交道,加入社团才两个多月便给同学们留下了为人豪爽的印象,且与各个部门的同学关系都处得很好。仅10月份他在社团内请客、参加社团义演部聚会、与社团同学往来的话费、车费便接近400元,相当于不少大学生半个月的生活费。为了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他在手机里存了绝大多数社团和班级同学的电话,还备注了每个人的职位。
最近,小召更有“雷人”之举:用一张A4纸亲手绘制了一张社团“学生干部关系网络图”,分别用红、黑两色笔备注了每个人的岗位、性格和喜好,甚至包括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应该找谁帮忙等。如“××部长,93年生人,眼睛大;毫无架子,路痴、赖床,有时很笨,但超可爱;爱好:卖萌和撒娇……”
对此,小召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建立人际网络对大学生很重要,而标注详细则是为了更好地与朋友们相处。“朋友多了好办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困难能得到更多帮助,哪怕一个人做不到的事,只要人际网够庞大,就不怕没办法。”
据该校学生对华中师大、华中科大等10所在汉高校的200名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有154名大学生承认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进行过聚餐、聚会、生日送礼、平常请客等投资,约占77%;在这些学生中,有56人在社团组织担任干部,约占37%,他们认为这样的人际交往投资对在校的竞选人气和未来的就业都将会有利。
对这一现象,华中师大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萍认为,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从小成长环境相对封闭,在大学参加社团扩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应得到支持,这也是他们从大学走向社会的一种历练。但她希望大学生在人际投入上应量力而行,且要抛弃功利化的交友思想。毕竟,一份纯真的友谊远比一个“短期内有用的朋友”更珍贵和长远。(楚天金报记者赵飞通讯员袁满、张芳芳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