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分享梦想 书店还会在
爱书人都有书店情结,所以钟芳玲有《书店风景》的分享,范用有《相约在书店》的会心,而普通读者如你我,会在诸如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书店倒下之时,发出一声叹息。
不过叹息毕竟是没有意义的,实体书店的生存之艰,也早已不再是新话题——在当下的文化阅读环境之中,普通读者可以为书店做点儿什么,或许是更有意义的话题。一周前光合作用书店的消息传出不久,微博上便兴起“光合再生计划”,虽说计划本身还难称完善,光合作用书店的再生看上去也有距离,但起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为相同的梦想聚合到了一起,本身便是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其实,事情有时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虽然新闻上屡屡传出实体书店关门歇业的消息,但化整为零,一些著名的大书店倒下之后,一个又一个有特色的小书店其实正在慢慢兴起。比如在上海,几个年轻人合伙弄了一个“2666图书馆”,以鲜明的布尔乔亚和艺文倾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而在武汉,早在几年前,就有了著名的“德芭与彩虹书店”,那更是一个26层楼上的童话(虽然今日书店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是一群梦想着书店的人为自己打造的现实;回到北京,蒲蒲兰、墨盒子、豆瓣、采薇阁、字里行间、库布里克……各种各样的小书店其实正在成为新风景,它们不像那些大书店那样有一时之名,更谈不上规模优势或者齐全的品种,但作为特色书店,在各自的电影、艺术、社科或者绘本领域之内,这些书店早已成为爱书人买书的好去处。其实,仅仅以数量论,这些年新开的书店大概比倒下的书店还要多吧?
小的是美好的,在网络时代,在电商的挤压之下,或许大型民营书店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与此同时,强调专业服务的小书店反倒能迎来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为那些做梦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实现梦想的可能。都说纸质书面临危机,实体书店面临困境,但事实上,开一家书店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赔钱。离开闹市区,退回阅读本身,安安静静的小书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作为普通读者,如果想继续维持这一生活方式,最好的支持,就是下班没事去书店逛逛,买一本书回家读——这同样是一种分享梦想的方式。
光合作用没了,但书店,还会在。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