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基层之声:名校研究生为何签“就业保证书”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基层之声名校 2011-10-15 10:14:12
  据报道,河北石家庄市组织2011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现场报名,一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下了“保证书”,保证被该单位录取后放弃学业。
  据报道,河北石家庄市组织2011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现场报名,一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下了“保证书”,保证被该单位录取后放弃学业。
  
  对该研究生的选择,笔者不想作任何评价。这只能说明,在当前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找到一份稳定且有完善社会保障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位同学父亲的观点就是明证:“研究生毕业不还是要找工作吗?这种工作机会可不等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为了找到1份稳定的工作,许多名校毕业生放弃了继续研读的机会,紧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说白了,就是图稳定,图完善的社会保障,这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的严峻。孩子苦读10年,如果换来的仍是四处漂泊,这是让许多的家长和学生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一些“富二代”、“官二代”却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会为高房价,高物价而发愁,这更让许多人心中不平。
  
  名校研究生之所以选择签订“就业保证书”,也折射出教育的失败。假定教育与市场对接的很紧,高学历与高能力对等,那么学生和家长还会这么着急地签订“就业保证书”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他一定会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今,由于课程设置与高校扩招,致使文凭“缩水”,一个硕士或是更高学历的人,到了实际工作当中,能力甚至竟然不如一个大专生,导致市场对现有的高学历的人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深。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让学历与能力相对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
  
  名校研究生选择签订“就业保证书”,还折射出社会保障的薄弱和维权的艰难。这名学生之所以会如此选择,说明要想实现“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同时,一些民营企业恶意拖欠工资,欠缴社保费,维权之路十分艰难,也让很多学生及家长望之却步,更愿意选择行政事业单位。
  
  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治天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让各类“千里马”驰骋于各个“战场”,而不是千军万马挤“行政事业单位”这根“独木桥”。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需要千千万万的有能力的各类人才。只有“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