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从《黄帝功德大典》看中华文明的金三角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黄帝功德大典 2011-08-15 15:23:03
  中国文化交流网西安讯:山有山脉,水有水脉,人有血脉,神秘的黄帝陵,除了负阴抱阳的太极图外,除了小环境有一个标准的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结构外,还有一个金三角(图一)。这是参加黄帝陵
  中国文化交流网西安讯:山有山脉,水有水脉,人有血脉,神秘的黄帝陵,除了负阴抱阳的太极图外,除了小环境有一个标准的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结构外,还有一个金三角(图一)。这是参加黄帝陵规划设计的专家们,在整修黄帝陵的实地勘察中发现的。
  
        
  
  按照古代的“风水”理论,一个好的“风水”环境,要求象出天文,形于地理。启源以物性,归宗以人本。凡是到过黄帝陵的人就会发现,在茫茫的陕北黄土高原里,桥山独翠,而神秘的黄帝陵就处于苍苍莽莽的众山拱卫中。这里瑞象聚至,水流环绕,蜿蜒不断,四方之神,驯服安详,陵轴线后起于黄陵县的孟家塬,山丘犹如玄武卧俯,经龙驭台顶,过陵冢,穿仙台,和轩辕庙的建筑轴线交汇于印台山顶。轩辕庙负阴抱阳,背有玄武高靠,前有沮水环绕,东去5里有龙首乡如青龙蜿蜒舞动,西去5里有虎尾村若白虎俯卧,黄帝陵就静静地躺在盘龙的脉象中。桥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仅符合古代风水理论对于阴宅的要求,而且轩辕庙的建筑轴线还要求我们从更大的地理环境去了解中华文明的金三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驾驭全局和宏观的天地人和意识,这是我们今天掌握卫星测控、把卫星定位系统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现代人自愧不如的。近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黄帝功德大典》,在《黄帝功德大典》里,一张中华民族源流史的地图为我们揭开了黄帝陵轴线的秘密,这条轴线的终点,竟然是远在蓝田县由华胥氏所创造的古华胥国,而这个金三角正好把黄帝陵的金三角框相其中,如果用卫星定位系统测定,这条轴线绵延四百余里也竟然是一分不差。
  
  
      
  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已经有近一万年的文明史。8600年前,在今日陕西省蓝田县的华胥镇,古华胥氏创造了人类开辟鸿蒙的古华胥国,华胥氏死后也就安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古华胥国“耕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抵市不预价,市不闭鄙,商旅之人相让以财。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庶民乐其俗,安其居,无羡欲念争之心,邻国相望,鸡犬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列子·黄帝篇)这一原始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也正是黄帝创立国家、实现天下大治的奋斗目标。为此,黄帝在仓颉的陪同下南巡,从而也就有了黄帝“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的社会分配制度;也就有了阪泉之战,反对分裂,炎黄重新结盟的壮举,也就有了反对独立,涿鹿浴血、擒杀蚩尤的辉煌;有了江汉融合,荆山铸鼎,确立华夏的鼎盛。中华民族之所以不像古埃及、印度、古巴比仑那样在人类文化史册上消亡,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孑遗,应主要归功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原创中华本土文明的同时,兼容了其它各个部落的不同文化和文明。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后生,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所在,精神所在。如果要仔细追溯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延亘数千年而未出现断层、未曾消亡的原因,也就在于肇始之祖黄帝在文明原创时,就着力于其兼容优长的推衍,致力于人类大同世界的终极实现。因此,在黄帝陵到华胥陵漫长的轴线上,不仅有古华胥氏所创造的古华胥国,还有黄帝荆山铸鼎所新创立的中华祖国。这条漫长的轴线,在历史上人们称祖脉、龙脉或黄脉。堪舆学在我国的周秦汉唐四朝是很繁盛的,他们之所以选取这条龙脉,并在这条龙脉的以西建立他们自己的都城,也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姓氏不同,但都认同与黄帝同根、同宗、同源,他们除了在自己都城建筑小环境里选取左祖右社外,在大环境里,他们也把自己的都城建设放在黄脉的右侧,这种理念,一直到北京的都城建设,明清的先贤们也是按照这种前宫后寝的规制设计的。
  华胥氏以后,华夏民族沿着黄河的二级台阶顺渭河流域向西迁徙,到了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伏羲时代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又一个新时代。太昊伏羲氏,风姓,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虹且绕之,感而有娠,遂生帝于成纪。伏羲有圣德,都于陈。荣氏《开山图注》云:伏羲继徒治陈仓。(本秦汉旧县,即今宝鸡县也。)伏羲以木德王。号庖羲。制嫁娶。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画八卦。(陈栎曰:此开物成务之学,造化之秘泄于此,圣道之统亦于此。)造书契。上古结绳以记事,伏羲氏命朱襄造书契以代之。《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造六书。命子襄为飞龙氏,造六书。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转注,四曰会意,五曰谐声,六曰假借。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作网罟,养六畜。纪官、立相。伏羲氏因龙马出河之瑞,以龙纪官:春官为青龙,又曰苍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又共工为相,朱襄等辅居左右,栗陆等分九州之牧而天下化洽。此万世帝王用贤建官之始也。伏羲作乐。造甲历。导泉源。除民害。为居处。为田里。冶金成器。为律法。定五行。分九州之牧而天下化洽。在位百一十有五年。崩葬于陈。帝生而神灵,德合天地,传十五帝,也就是神农氏时代了。
  神农氏育于姜水。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帝于姜水,因于为姓。治于姜城。《水经》云:“姜水旁有姜城。”(在今宝鸡县,盖神农所治之城也)炎帝以火德王。纪官。因有火瑞,以火纪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教耕种。帝之子曰柱,能佐帝耕稼,后世祀以配稷。为蜡祭。令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丰盈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帝亲耕,后亲织。《君鉴》云:帝亲耕,后亲蚕织,以为天下先。炎帝制医药。民有疾病,未有药石。炎帝遍味草木,著寒温平热之性,皆口尝而身试之,日遇七十毒。后世承传,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为廛市,民各执其方,物或弃而不用,事或废而不举。帝命列廛于国,日中为市,以通之。风沙氏来归。作礼乐。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阳谷,西至三危,莫不服从。炎帝崩,葬于长沙(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而沿渭河流域北线迁徙至陕北黄土高原的黄帝,则是中华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旧志谓:黄帝“生于防州,以桥山在防州地故也”(防州疑为坊州之误),也就是今天的黄陵县,黄帝“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我们中华民族如此伟大,我们中国文化如此超远。我们中华儿女如此幸福,就是因为黄陵县出生的这个伟大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黄帝不仅是我中华民族的百族之神。而且是中华国祖之魂。黄帝不仅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呕心沥血,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智慧的伟大缔造者。黄帝之功德,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他小到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日常资用,大到文字、医药、音乐、历数,皆万世之资,一时已备。黄帝有许多发明,黄帝有许多创造,黄帝的时代是一个发明的时代、创造的时代,但黄帝最大的发明和创造则是他对于创立中华和治理国家的创造。黄帝时代,是一个至今我们也无法攀缘的时代。黄帝不仅创造了那个时期的农业文明、道德文明与社会文明,而且为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世界的不断进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轩辕时代为我们所遗留下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文明体系。它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和平进步,至今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国脉承龙脉,英魂壮民魂,黄帝及其文化不仅仅是一个象征,而且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是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在沟通中的一座心灵的桥梁,
  从华胥到伏羲,从伏羲到黄帝,我们可以看见这个金三角恰好涵盖了今天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因此,国务院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四大建设中,把文化基地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放在了四大建设的首位。在这个金三角里,不仅涵盖了中华文明的上五千年,而且还涵盖了中华文明的下五千年。在这个金三角里,我们还可以看见,它的起点和终点是华胥氏所创造的古华胥国,而中华民族不畏艰辛,长途迁徙孳孳不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正是致力于人类大同世界的终极实现。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在这个金三角里,已经先后有周秦汉唐四朝盛世的出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在这里,还会创造出一个新的盛世。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