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撕开历史的“美好”和“当然”

——在《大唐太子李建成》座谈会上的发言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撕开历史美好 2011-06-27 17:54:28
广东政协常委、广东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陈忠烈 
广东政协常委、广东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陈忠烈 
 
     接到出席龙耳东《大唐太子李建成》座谈会的邀请,还忝列“历史学家”之座,不胜惶恐。我只是普通的史学工作者,并非专家,对唐史仅粗知皮毛,评点《大唐太子李建成》实在“未够班”。不过,在网络上倒是同“龙耳东”久已神交,知道他是名校北师大中文出身,早就是丰产作家了,多年来还活跃于史学界。他的文学作品、历史学术作品大有可观,这才是文史双栖的专家呢!他的新作《大唐太子李建成》在网上连载,是点击率最高的历史小说之一。我乐意以读者身份讲几句。
 我是在网上看《大唐太子李建成》,时间所限,只选读些章节,但我已经很享受,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有这种感染力!
     首先,龙耳东有史识。他独具的历史眼光,投射在中国历史上一段扑朔迷离的时空:时间——唐初武德九年;空间——唐宫玄武门前,当朝太子李建成被亲弟李世民设伏谋杀,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成了唐太宗,他所谓的政绩与定格为清明盛世的“贞观之治”连结一起。一千三百多年来,他被视为一代明君。即使有人——甚至包括几个皇帝——对玄武门事件和李世民其人有过拷问,也不断有学者揭开这宗血案,追究背后的实质,甚至指出“贞观之治”可能是封建统治者的自娱自乐。但是,都没能改变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文艺百花开放,“戏说历史”也是其中一朵,但是,几乎所有唐史作品都是继续对李世民三呼万岁,继续冲淡“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和哀号。这并不奇怪,我们一直在接受官修正史的文化遗产,一直在接受“正统”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指导,我们的历史观一直规定为单向线性思维(成王败寇论即是范型)。
    《大唐太子李建成》不是赶“戏说历史”的时髦,他把历史的“美好”和“当然”撕开,让人们看见真实,不得不在失败者大唐太子李建成面前默立和沉思。这种艺术震撼和社会效果,其实是对时髦的逆反,这需要别具史识和胆略。
 
   但是,这太难了。历史从来就是胜利者的作品,官修正史尽量把不利于胜利者的痕迹洗净,把失败者弄得更加不堪。要在丛生的乱象、颠倒的是非之中清理出真相,只有见识和胆量并不够的,还要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和史学根底。龙耳东为了理清真相,积数年之功,拜在好些史学名家门下。《大唐太子李建成》不但是小说,更是他在史学研究上的厚积薄发。他挖掘出历史真相,就找到了最深厚的写作源泉,一反时下历史戏说歪曲历史、杜撰情结、强史就文就戏的通病。我看这就是大家都渴望《大唐太子李建成》著作和影视尽快脱颖而出的基本原因吧。
 
  现在研究这段历史的基础性史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官修史书,俱修于唐后,所据唐代的史料多是当时史官承顺李世民的旨意做了加工篡改,尽量诋毁李建成,多方回护李世民,使“玄武门之变”合理化,李世民的上台合法化。即便是这样,也未能遮盖李建成在唐初的历史地位。例如: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嫡长子,李渊起兵反隋,全委李建成保护家业和宗族,责任重大,建成和弟元吉摆脱隋朝追捕,引兵驰援太原,史称“建成至,高祖大喜”,李建成对奠定胜局起关键作用。在唐朝建号的武德元年,李渊就立建成为太子。建成长期辅佐李渊确立唐初大政,参赞军务,统兵征伐,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显赫军功。高祖把他留在东宫,使他娴习政术,许多军国政务都委决于他,又委任一些重臣辅助他,李渊从来没有废长立幼、改换储君的实际谋划。李建成多次制止元吉加害李世民的行动,以致元吉明说“我这样做不就为了你吗!”,但建成仍不许。对这些基本事实,各史均无异词。至于杀他的依据,也只是好田猎、收罗恶少、淫乱后宫之类的浮词,以及酒毒秦王李世民,令他呕血数升的近乎笑话的编排。这些修修补补的历史,有如破损的高档时装,即使华美,但毕竟有纰漏,字里行间总遮盖不住李世民的险恶心机,他久存夺嫡之心、抢权异志。他早就谋划收买人心、扩大地盘、伺机而动,他同后宫得宠姬妾的矛盾表面上是权益之争,但结果是唐高祖李渊的“诏敕不行”,唐秦王的“教命州县即受”。臣下都深知“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李渊也哀叹:“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其实,那班“读书汉”也指望依靠秦王身荣子贵,他们早就密谋策划快点把秦王推上帝座,以免失去机会,将来无得捞,“窜身草野,不得居王左右”。他们杀戮的理由很简单:“为存社稷,大义灭亲”,而李世民是“然其计”;至于“玄武门之变”,《旧唐书》是说秦王预先在玄武门设伏谋杀是“至玄武门自卫”。李渊听到二子死讯,居然还说出了不是人说的话:“善!此吾之夙心。”高祖让秦王继位时,秦王还推辞了几次,这场面简直是作秀。可见正史多方为此事弥缝,但总不能完美,连当上皇帝的李世民也看着不顺眼。待到他坐稳帝位,觉得略微说些真话也无碍时,他一面重弹“安社稷,利万人”的老调,一面指示史官执笔,不必“有隐”,“宜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但是,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傻瓜史官敢用自己的脑袋试试刀锋呢!
     唐灭之后,从宋朝开始,历代的史学家从混乱扑朔的史料中,陆续把真相清理出来,已形成了定论,在此我也毋庸多嘴了。《大唐太子李建成》书中的观点,其实就是史学家认证过的观点。换而言之。《大唐太子李建成》是以文学的形式,来表现史学家的论点,还原了李建成这个失败的仁者英雄形象,龙耳东堪称第一人。他以深沉的历史修养,加上文学塑造,生动传神地还原了李建成的血肉之躯,展示是出唐初的历史场景,他在人文学科其他方面的素养,使他能够对各个复杂的人物和纷繁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真实的组织复原、丰富和提炼。悲剧,令你不忍卒读;宏壮,令你不忍释卷。诚如龙耳东的声明:“这是文学,不是历史。但比历史更真实!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就难免有粉饰或者歪曲之嫌。而文学却可以在艺术的前提下做到真实。”
     我很欣赏《三国演义》的开头词:“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我们今天不必为中国历史上不可胜数的宫廷政变争个面红耳赤,更不要袭用封建史家的笔法指斥某人“弑兄囚父”。但是,作为史学成果或者文学作品,它都有教化的功能。当今社会转型,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教化的正面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皇位传承的立法原则。明初,燕王朱棣兴兵攻入北京,颠覆已经登上帝位的侄儿建文帝,要方孝孺草拟诏令。方孝孺就是不买账,朱棣以诛灭九族威胁,方孝孺表示即使诛灭十族也不就范。朱棣果真诛灭他十族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孝孺拼捍卫封建法统,死了那么多人,有人评说他是“腐儒”;有些学者揭开“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内幕,也被抨击为“迂腐”。当权者随意拿捏法律的国家重器,而大家又热衷于“玩法”,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法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摆脱这种法文化的负累,其路漫漫,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大唐太子李建成》这类振聋发聩的好作品,“倒逼”人们对传统做深沉的反思,其学术贡献和社会功能也不容低估。
 
 (根据广东政协常委、广东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发言整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