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吕廷杰金错刀:iPhone转网成潮流 运营商应转型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吕廷杰iPhone潮流 2011-05-18 10:10:37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右)和IT评论员金错刀(左)   新浪科技讯 5月17日下午消息,今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和IT评论员金错刀在做客新浪访谈时表示,消费者因为iPhone转网目前成为一种潮流,面对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右)和IT评论员金错刀(左)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右)和IT评论员金错刀(左)

  新浪科技讯 5月17日下午消息,今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和IT评论员金错刀在做客新浪访谈时表示,消费者因为iPhone转网目前成为一种潮流,面对因为iPhone等移动互联网终端,传统运营商应该及早转型,转型的出路之一是布局云计算。

  吕廷杰表示,从海南和天津的携号转网试验来看,在天津实行双向转网,有80%用户转往联通。也有10%多的用户转往移动,有3-5%是转到了电信。而在海南实行单向转网,有93%以上就是转往联通。

  “我们调研的结果是这些转往联通的用户都是冲着iPhone手机去的。”吕廷杰表示,“我有一个感觉,在发达的东南沿海,如果现在实行携号转网,很多人都会冲着iPhone去,真的会出现对移动影响比较大的转网潮。”

  吕廷杰认为,与以往相比,“这个潮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携带着移动互联网全新的业务来的。”

  回顾联通首先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吕廷杰道出了一个普遍外因,“苹果公司在各个国家谈合作的时候,都是跟很弱小的新兴的运营商谈成的。”

  金错刀从另一个角度谈起,“在面对很多新兴事物特别是游戏规则改变的时候,率先活动的都是那些小一点的,或者说因为实力比较弱,必须谦卑。往往走在前面是有谦卑心的公司或者是运营商。”

  而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运营商一定会走向衰落,运营商说了那么多年的转型,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了。”

  金错刀认为,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运营商要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不仅是观念了,还需要商业模式的变化。让运营商主动来转挺难的,必须得来场危机。”

  吕廷杰表示,运营商转型的出路之一是布局云计算。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第四次IT革命。

  “到了云计算时代,运营商在整个产业环境和生态环境中的地位肯定不像现在这么强势,那是一个合作分工,非常细致的一个产业体系。但是运营商一定能够在其中有所作为,这应该是开始从战略上面开始做的事情。”吕廷杰说。(宗秀倩)

  以下是访谈实录:

  新浪科技: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5月17号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每年的517新浪科技都会邀请一些重量级的嘉宾做客新浪访谈间,梳理一下这一年来电信业发展的热门话题。昨天谈了一下LTE,今天我们聊一下终端。 这一年来,如果让大家列出一部最闪亮的终端,很多人都会想到iPhone,的确,iPhone的出现冲击了整个运营格局,为什么会这样?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来谈谈这个话题,一位是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先生,一位是评论员金错刀先生。两位先跟网友打个招呼吧!

  吕廷杰:大家好!

  金错刀:大家好!

  新浪科技:今天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新浪科技也推出了一幅漫画《街机iPhone》。以前在谈到街机时,可能说的是诺基亚,而现在周围很多人都用的是iPhone。我注意到一种现象,由于iPhone的手机铃声是相同的,铃声一响,很多人都会低头看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手机在响。平常我们也经常收到很多朋友的短信通知说换成了186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两位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是不是也会收到很多的换号通知?

  吕廷杰:应该说这是一个潮流。工信部在去年开始做了一个携号转网的实验,天津和海南。天津是双向转网,中国移动的非3G的用户可以往电信、联通去转,反过来电信、联通的用户可以往移动的TD转。到去年年底转了1万多人,转的不是很多。在转的里面,有80%都是转往联通的。也有10%几的用户往移动转,可能是看好移动比较成熟的服务,最后3-5%是转到了电信。

  同样,在海南是单向转网,只有移动的用户可以往电信、联通转,93%以上就是转往联通了,虽然用户数不多,但是调研的结果都是冲着iPhone手机去的。因此出现了你说的这种情况,它是一个潮流。

  我们最近做了一些调研,发现在广东移动电话普及率非常高,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地方还不实现携号转网。我有一个感觉,在发达的东南沿海,如果现在实行携号转网,很多人都会冲着iPhone去,真的会出现对移动影响比较大的转网潮。

  我讲它是一个潮流,就像当年使用诺基亚手机和摩托罗拉的手机一样,但是这个潮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携带着移动互联网全新的业务来的。等于说携带着一些新的服务来的,比较有吸引力,这可能是它的很大的特点。

  金错刀:像吕老师说的,街机背后是潮流,潮流背后是一个现象。一方面iPhone变成了街机,很高端的机型变成了街机,我身边好多朋友都换成了186。用139时间很长时间的话,转号的成本挺高的,要通知很多人。即便是这样,身边很多人转,部分开通了携号转网,假如全中国实现互联互通,这个浪潮更是很凶猛了。

  最近我看到王建宙说过一句话,身边的人拿着iPhone,感觉心惊肉跳。摩托罗拉V3之后,很难在手机终端领域出现明星机型,大部分是靠细分机型。iPhone出现以后,又带来了冲击波,明星机型怎么又出来了,带给我们的是疑问和想象空间。

  新浪科技:最早和苹果公司谈判的是中国移动,最后最先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的变成了中国联通,为什么联通会拿下iPhone的营销权?

  吕廷杰:有一个外因,有一个内因。当时中国移动谈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用哪个制式,一个是WCDMA,还有一些美国主导的运营商用的CDMA2000,再有就是中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

  内因是移动拿到了TD的牌照,一方面苹果不愿为它做TD终端,另外一方面来说,即使不做TD终端,中国移动的网络是可以支持iPhone的,但是只是支持到2.75代以下,数据业务也可以支持,相对来讲,客户的体验没有真正在3G上那么好。

  苹果主要是看到全球的市场,比较多的采用了WCDMA的制式,后来也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了一个制式,中国移动采用了TD的制式对它引入iPhone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外因,但是不是主要影响。

  另外一个外因,苹果公司在各个国家谈合作的时候,都是跟很弱小的新兴的运营商谈成的。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NTT DoCoMo,3G品牌做的最好,也没有跟苹果谈成。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用户数上全世界最大的,也没谈成。美国是iPhone的发源地,美国谈成第一家是AT&T,在美国排第三大的移动运营商。

  为什么谈的都是弱小新兴的运营商呢?iPhone比较强势的进入市场以后,直接颠覆了原来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

  在这之前,全球做移动互联网最早的,包括智能手机,最早是黑莓。在当时,黑莓自己都认为,移动互联网的盟主是运营商,所以它的商业模式中,有很多需要屈从于运营商的设计,它需要依附于运营商的网络去做。

  我们不得不承认,乔布斯是商务上非常成功的一个人士,他怎么做的呢?我们知道,运营商之所以很强势,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用户都在他手里。他就像沃尔玛、国美,拿什么电器在街上卖不动,只有进到这个大卖场,客户都认我。

  乔布斯认为运营商掌握了所有的需求,但是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做,苹果就做了一个App Store。这个代表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典型应用,当运营商发现,我们将来的转型不仅做人与人之间的语音通信,还要做手机上网时,他发现大量的应用被App Store拿走了所以运营商就愿意主动跟它合作。

  换句话说,运营商掌握了需求,苹果掌握了供给,形成了一个谈判力。原来每一个小的SP跟运营商谈判,是不对等的,而且SP挣了钱之后需要与移动分成,苹果说我来帮你撑腰,以前SP进驻App Store是不需要花钱的,现在每年交99美金,挣多少钱我都不分成,这与很多运营商的模式不一样,例如中国移动的MM还是要与开发者分成的。社区的开发者都把自己的应用放在App Store上卖,苹果带着上万个应用跟你谈判。苹果手机App Store是一个封闭的应用软件商店,只在苹果手机上面做。它跟Android不一样,Android的平台是对所有手机厂商开放的,谁应该控制这个产业链,说不清楚。

  一般主导运营商谈的时候都比较强势。谈的比较困难。新兴的势力想借助苹果做大,谈的比较轻松。像联通其实在中国排第二位,不光是联通在中国谈成,移动没有谈成,在美国、欧洲,苹果最早都是跟弱势运营商先谈成的,这是它的特征。

  金错刀:我同意这样一个,外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因。我曾经问过中国移动的知情人士,中国移动跟苹果谈的时候很早,联通是后来介入的。中国移动谈的进度很慢,像吕老师说的,他们很牛,牛惯了,苹果要跟我谈分成?疯了。

  运营商是老大,代表了一种传统势力,像中国移动号称创新的机构,其实对创新不敏感,还是比较傲慢,现在看来有点失误。一个做手机的跟我谈分成,很奇怪。

  所以中国联通确实做了很多让步,这背后是一个什么事情呢?在面对很多新兴事物特别是游戏规则改变的时候,率先活动的都是那些小一点的,或者说因为实力比较弱,必须谦卑。往往走在前面是有谦卑心的公司或者是运营商。

  新浪科技:业界也有这样的论调,联通引入了iPhone,3G用户的形象提升了,带来了很多高端的3G用户,但也有一个问题,给iPhone的补贴力度很大,这一部分补贴,付出很可能都是在为苹果打工。导致了像联通的财报也不是很好看。你们怎么看?联通引入iPhone是赔了还是赚了?

  吕廷杰:我在很早的时候参加论坛就提,既然是潮流,流行的东西不可能持久。这种情况下,iPhone本身能够有多长的生命力,其实是可以划一个问号,尽管有很多iPhone粉丝,我本人也用iPhone很久,其他的手机也在用。

  因为通信产业很讲规模效益,之所以中国移动大者恒大,赢者通吃,这在经济学中叫成本具有弱增加性。一个能装100人的飞机卖出80张票,剩下20张票应该卖多少钱?理论上这个飞机只要飞,很多成本就固定了,为这新卖出20张票的成本是什么呢?就是那个盒饭钱。当网络的客户吸纳越多的时候,增量成本就越少。为什么微软可以大者恒大,赢者通吃,他开发一个软件,必须有大量的人才投入,以后再卖一套软件,卖1千万套软件以后,再卖的成本就是那张光盘的钱。

  从长远的战略思维上来看,iPhone是帮着联通挣得了比较多的用户,趋势很在延续,这在战略上是有好处的。近期肯定财务上很难看,源自苹果公司的策略,三个方面盈利,第一卖终端盈利,可能是客户收取,可能是运营商补贴。第二在App Store要收99美元,那个地方可以随时调整这个费用的,甚至是收费策略,那是长远的,那里面是隐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的盈利点。还有一个是原来采取的一个策略,现在把这个策略停掉了,要跟运营商分流量费,移动运营商,无论是玩什么总得产生流量,它还要从运营商的收入中抽取分成。

  刚才金老师也谈到这个问题,有的网友会说,移动为什么那么牛,牛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谈不成?现在不仅让你补贴终端,还要分你挣得钱,你想老大运营商能同意吗?从来没有人敢跟我分钱,你怎么敢跟我分钱。分流量费已经停止了,本身带来很多问题。苹果不想说,网络上产生这么大拥塞的问题,网络上违法违规的问题,怪我收流量费,从去年他停止了所有跟运营商收流量费的模式。

  另外两个盈利点还在做,运营商跟它合作是有代价、牺牲的。如果你挺得住,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培育出来,甚至有好于苹果的终端出现,苹果的个人电脑就是非常好的,硬件败给IBM,软件败给微软,我们看着过来的,很难说iPhone很难长期发展下去,流行的毕竟是流行的。三个盈利点已经有一个不盈利了。长远来讲,联通应该是有所得的。近期因为苹果的商业策略和妥协的结果,有近期的有一些损失。

[page]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右)和IT评论员金错刀(左)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吕廷杰(右)和IT评论员金错刀(左)

  金错刀:我觉得联通还是赚了。第一确实赚了用户,而且用户是主动投奔来的,而且是高端用户。最最有价值的其实是对趋势的把握。

  我跟吕教授观点稍微有一点不一样,吕教授是这是一个潮流,我认为不仅是潮流,可能是一个趋势。iPhone代表的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前两天开一个会的时候,有一个人说现在这个时代是移动通信时代的终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幕,揭开了新的篇章。移动通信时代是靠数据、语音来赚钱,移动互联网靠的应用赚钱,靠数据业务,传统的通讯靠的是通讯业务。好多人说iPhone除了电话不好使,其他什么都好使。

  我们来想想,最早的人抨击iPhone的通话功能不行,现在通话功能用的非常少了,用的大量是应用。联通和iPhone合作,它触摸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脉搏。苹果调整了商业模式是对的,代表的是移动互联网,分流量是移动通讯时代的玩法,那样的玩法,确实是第一不合潮流,也没有未来。现在赚的是应用的钱,iPhone上跑的很多应用,你可以卖这种应用,网络不重要了。运营商变成一种管道了,几十万的应用,有的是免费,有的是收费。苹果是收30%,通过大量的应用,应用本身也可以赚钱的。你会发现,这是一种趋势。

  新浪科技: CDMA版的iPhone前不久发布了,中国电信也和苹果公司谈判,下代或下下代苹果也可能支持中国移动网络。未来有没有这样的状态,三家同时引入iPhone,未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出现的话,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竞争格局,两位能不能预测一下?

  吕廷杰:首先我有一个感觉,街机的概念,我们定义苹果是一个强势的终端的厂商,这是一个表面的现象。

  其实终端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应用为王的时代。所以谈到这个问题,大家会不会都用苹果手机,我觉得不见得。其实大家用苹果手机,我们必须承认,苹果的出现对像诺基亚为主的功能性手机是有革命性的变化的。是移动互联网、数据应用等等新的体验带来的,所以客户感觉是革命性的。

  但是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基因,悲剧的东西是,很多企业无法抛弃自己的基因,这个东西会导致这个产品的衰落。举一个例子,十年前,一个大砖头式的大哥大卖2万,今天拿一个智能手机就2千,功能2千跟2万是不可比的,所以靠终端挣钱肯定不是一条路。记住我这句话,今年之内会有各种各样的上网本和上网终端眼花缭乱的出现。必须感谢苹果开辟了这么一个新的时代。

  你看苹果的演进,变化不大。就像黑莓,直到去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量,黑莓还是第一位。按厂商来讲,按操作系统来讲,Android是第一位。从这两个角度,苹果都不是第一位的。但是苹果上升趋势很好。

  黑莓一直在下降,尽管黑莓进中国很差,他们老想做移动办公,移动文件的处理,我跟它讲在中国不行,哪个领导跟我发个E-mail,我怎么执行,尤其是大事,跟美国不一样,奥巴马拿着邮件就办公了,我这不收到一个红头文件怎么执行呢,这是中国文化。

  黑莓还有一个大问题,好多键盘特别像草莓,这是他的基因,他放弃不了,你看苹果从IPad到IPad2有多大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第三代还有什么变化。这是产品的问题。尤其关注会不会三个运营商都引进iPhone,我更关注iPhone带来的极具杀伤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我们买iPhone是应用,尽管iPhone有很多体验,这种体验别的公司也能逐步做到,我们拼的是上面的应用。

  所以我觉得,如果三家特别是我们上了4G以后,网络改善的更好,数据通信更流畅以后,真正让我们体验到应用为王,那个时候,哪个终端能更好的响应用户应用的需求,谁才能为王,其实我们要的还是应用。

  新浪科技:我们只要应用,至于是苹果还是黑莓,还是什么的都无所谓了。

  吕廷杰:对。

  新浪科技:金老师怎么看?

  金错刀:还是有一点关系的。将来运营商的位置慢慢下降一点,不像原来那么牛了,原来运营商是挟天子以令诸候。原来是应用为王,是三大阵营的PK。一个是苹果的AOS,APP STORE加上操作系统,另外一个是Android的阵营。第三个阵营是W7,塞班,加上其他的黑莓等等其他的运营系统阵营的,其他的加一块,第三类。将来战争是它们几个展开,运营商不是主角,只是它们战场的交战双方的一个地方而已。

  新浪科技:金老师谈到了我想问的下一个问题,以前517电信日我们都会说,要运营商高层的寄语,通信制造商高层的寄语,今年新浪科技的517策划变成了“我看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我们开始说移动互联网会给电信日带来什么,这是微博时代的改变。运营商原先是产业链的主导者,现在慢慢变成什么?它的主导权已经弱化了,未来运营商会处在什么位置?

  吕廷杰:美国人写过一篇文章叫《电信危机》,迎合了很多专家在几年前做的预言,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基础运营商将会走向衰落,运营商的角色会逐步的淡化。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我们有网络电话,可是我们在电脑前打网络电话,看着还是怪怪的。可是有一天当你的手机可以上网了,所有的消费习惯都不需要变,你拿出手机用IP方式拨出去,运营商只能挣一点钱。

  运营商以为他的竞争对手是另外一个运营商,其实他的竞争对手是星巴克等等。当你跑到星巴克拿出iPhone手机,给美国打一个可视的移动电话,只要这儿有WiFi,只要花20块钱买一杯咖啡,打电话一分钱都不需要了。有可能这是趋势,有可能运营商上千亿的收入蒸发了,这不弱化走向衰落等什么呢?

  因此很多人说这是趋势,我做过研究,我觉得这个趋势是真的,不是狼来了。但是我也在想,你往美国打电话,得有光缆,星巴克总得有宽带接入,运营商破产了,剩下五分之一的人当公务员了,像维护自来水管道一样的。这是一种看法。

  我后来又出现,我们再谈这样的时候,没有放在一个IT产业的大环境上去谈,IT产业大环境和趋势是什么呢?今年3月份在德国汉诺威IT展,主题叫云计算,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第四次IT革命。云计算说起来很复杂,包括像新浪这样的公司做的很多服务都是云级的,现在在初级阶段,要变成云桌面,手机变成云桌面,现在什么东西太多了,什么东西都下载安装半天,启动半天,以后你一点,都在云上就解决,就是一个显示器加一个上网功能,要什么,语音上都有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你对网络的依赖是多么重要。你开机就得上网,所以我说传统的运营商一定会走向衰落,但是运营商必须注意到,他们说了那么多年的转型,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必须看到这一点。

  这个转型给他带来很多机会,原来说电信业发展了,邮政会必死无疑,都不写信了,送信的没有用了,邮政一转型变成了物流公司了。原来你是客运改成货运了。运营商要极度关注云计算,将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机。一个全新的运营商会出现,如果他们抓不住是另外一回事。

  运营商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电信运营商靠传统电信交换的语音业务生存的,一定会走向衰落,因为移动互联网会弱化。

  即使到了云计算时代,运营商在整个产业环境和生态环境中的地位肯定不像现在这么强势,那是一个合作分工,非常细致的一个产业体系。但是运营商一定能够在其中有所作为,这应该是开始从战略上面开始做的事情。

  新浪科技:从现在的感觉看,像三大运营商,他们在云计算上有所布局,不会到破产的地步吧?

  吕廷杰:我觉得不会。

  一些动的早的运营商,不光是中国,国际商的运营商,大量关注这样的做法,他们只是担心,他们觉得没事,只是我们将来被管道化,人家用你只是当一个通道用。不像现在,又控制业务,又计时计费的,你就是一个通道,人家从你这儿走,交多少钱的通道钱。唯一从商业策略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想我们怎么跳出变成一个通道,有的提出做智能的管道,有的提出做平台,我也可以提供像APP STORE,中国移动的MM,联通的沃商店,我也做一个平台,这上面的应用都是世界各地提供的,我提供这个平台服务等等。他们已经意识到这种转型,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他们很多的思路,不是一个IT的思维方式。

  新浪科技:金老师因为你也是刚刚正式踏入移动互联网领域,你从移动互联网的感觉看运营商现在是不是行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金错刀:我非常同意吕老师说的电信危机。处理不好的话,甚至是传统电信之死都有可能。电信之死不是说破产,而是完全被边缘化。

  他们经常说运营商一个重要的问题,运营商不懂互联网,不懂手机的应用。观念的落后是一个最大的障碍,什么意思呢?做互联网,最大的局限就是自我局限,这是最可怕的,因为你有自我局限,你很难超越。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脱胎换骨的转变,不仅是观念了,还需要商业模式的变化。这个东西来讲,让运营商主动来转挺难的,必须得来场危机。

  我们看IT的历史,所有大公司的转型都是因为危机。不转就死了。目前运营商日子还挺好,转型的必要性,自我的紧迫性不是很强,时间也不会很长,可能接下来随着互联网的更强,本土的类似于Android、iPhone的逼宫会激发他们的转型。

  吕廷杰:我很同意金老师的一个观点,我们的运营商想改变自己的动力是不足的,这在于他现在日子过的挺好的。人最怕的是过的日子好的时候,看不清方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柯达,7、8年前,所有的体育赛事看到的都是柯达的广告,数码相机一出来,把它打的找都找不着了。一个企业最巅峰的时候一定看到自己的危机,恰恰最巅峰的时候、还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改变自己,如果不变,日子过的挺好就是最大的危机,这就是观念的问题。

  新浪科技:两位给我一个启发,明年517的主题我们可以怎么看运营商的转型。鉴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聊到这儿,我觉得可以两位预约一下,明年我们看一下,运营商的转型能不能转过,日子还好不好过,谢谢两位!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