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一个共产党员的大写人生

追记永寿县渡马乡原党委书记赵彦龙同志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一个共产党员大写 2011-05-14 09:51:38
赵彦龙一直在基层工作,二十八年如一日,扎根基层,顽强拼搏,求真务实,作风扎实,尤其是患病以后,坚持与疾病作斗争,坚持带病工作,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半世工作半世情,人生道路几回头。
壮怀激烈少年志,年逾天命始有成。
忆昔祖父教诲重,年长方悟正义诤。
做官不大干系重,建功立业不争名。

                   ——摘自赵彦龙同志工作日志

    两年多来,他抗击病魔,坚持工作,用坚强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不息,什么是奋斗不止。

    28年来,他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用忠诚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怨,什么是无悔。

    49年来,他踏实做人,认真干事,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名利,什么是奉献。

    他就是赵彦龙,永寿县渡马乡原党委书记。2009年查出身患癌症后,由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26日下午3时不幸去世,终年49岁。

    赵彦龙一直在基层工作,二十八年如一日,扎根基层,顽强拼搏,求真务实,作风扎实,尤其是患病以后,坚持与疾病作斗争,坚持带病工作,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他信念坚定,以顽强的意志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赵彦龙1961年9月出生于上邑乡北顺什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上不起学,最后在亲戚朋友的接济下才读完了高中,艰苦的生活磨练出了他坚毅的品格和吃苦的精神,让他从小就萌生出一种摆脱贫困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强烈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他把这个愿望一直深埋在心底,逐步升华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坚定信念,在乡镇一干就是28年。

    赵彦龙从事工作28年来,视工作如生命。从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对工作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以忘我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无论是担任常宁镇文书,还是担任常宁镇副镇长、永太乡党委副书记、豆家镇党委副书记、甘井镇镇长,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在乡镇一干就是几十天,各项工作始终名列前茅。2007年9月,赵彦龙被组织任命为渡马乡党委书记后,面对渡马乡综合指标排在全县13个乡镇末位的实际,他带领班子成员一起攻坚克难、共谋发展,积极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小城镇建设等工程,使渡马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当渡马乡的工作蒸蒸日上的时候,病魔却悄悄向他袭来。

    2009年初,他经常感到胃部不适,也不在意,以为是胃病,疼的实在不行的时候就吃些止疼药,像往常一样照样工作。半年后的一天,女儿来乡上看他,看见父亲抱着肚子疼的实在受不了,就坚持让他去检查,最后在咸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癌,不得不到第四军医大学进行手术,手术后的他,身体非常虚弱,可他心里依然装着工作,躺在病床上经常在电话里过问乡上的事情。2009年9月初,病情稍微好转的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要求出院,出院后的他又回到了单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乡党委副书记赵建生说:“有一天晚上,我路过他办公室的时候,透过窗户发现他脸色十分难看,依然趴在办公桌上在办公,心里感觉十分不忍,就敲门进去劝道,你这样不行啊,你看你人都成什么样子了,还是赶快去住院吧,命要紧啊!”可赵彦龙笑着却对他说:“手头工作这么多,我哪里走得开啊,我的病不要紧,等忙完这一段时间再说”。就这样他一直带病工作一年多,直到2010年11月,当来到乡上照顾他的妻子看着他实在支撑不住了,跪在他面前,流着泪苦苦哀求道:“你再不住院,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咋办呢?今天你不答应我去住院,我就跪在地上不起来”,听到这些话后他才答应再次住院治疗。2010年11月11日,当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前去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说医生是误诊,我很快就会好的,谈话之间说的最多的就是工作,放不下的还是工作。2011年2月25日,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乡长李志荣前去看望他时,他还和乡长又一起谋划渡马乡新一年的发展规划。

    他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工作起来不要命,大家都说他是“拼命三郎”

    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工作起来不要命,是赵彦龙的显著特点。赵彦龙急性子,干工作不过夜。他经常利用晚上开会,腾出白天时间抓落实。凡是定下的事就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乡村干部和群众都说:“赵书记工作起来不要命,是个拼命三郎。”2008年,他在乡党委会上提出,要对渡马乡的破烂街道进行全面整治,实施小城镇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街道两边建门面房,第二步是整修街道路面,第三步是对街道进行亮化美化。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以后,班子成员中就有人提出疑问,说全乡只有6000多人,建门面房能不能卖出去?再说修街道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何处来?赵彦龙耐心地对班子成员说:“我们有福银高速出口的优势,交通便利,外边的人想来投资兴业,本乡有些群众想在街道创业,有这些优势何愁门面房卖不出去?至于修路的钱我们要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不争取,钱是不会自己跑到我们手里的,再不行,就把我们班子成员的工资卡抵押到银行贷款,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建门面房的日子里,他白天在施工现场,晚上在办公室谋划,几个月后,78间崭新的门面房从街道两旁拔地而起,并且在短短的几天里,门面房被销售租赁一空。第一步实现后,接下来就是修街道。铺设街道需要几十万元的资金,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他跑县里、上省市,甚至跑北京,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饿了就啃口干馍。随行的同志心疼地说道:“赵书记,你这样下去身体能吃得消吗?”他开玩笑说道:“咱是农民娃,身体好着咧!只要能要下钱,我哪怕三天不吃饭不睡觉都能行”。为了节省钱,他又亲自设计、亲自督阵,不久,一条宽14米的水泥街道终于修好了。为了街道的美化亮化,他找关系把312国道上淘汰下来的路灯拉回来,重新喷漆后装上太阳能板,安装在街道两旁。看着宽敞的街道,整齐的门面房,两旁林立的路灯,赵彦龙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股满足感和荣誉感涌上了心头。常年在外打工的渡马人回来看到这种情景时高兴地说:“渡马这两年变化真大,真有点不认识了。”

    熟悉赵彦龙的干部都知道,他敢于碰硬,敢于下茬,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矛盾不动摇、遇到难事不退缩。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敢打硬仗、善于攻坚的作风,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强力推进,真正做到了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2010年10月,在渡马乡祁家村街道硬化的关键时期,按照计划工程必须在月底前竣工。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工程后续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施工队的负责人说,“再不付给我们钱,就停止施工。”赵彦龙知道这事后心里十分着急,不顾自己带病的身体,急急忙忙赶到工地,斩钉截铁地说:“工程绝对不能停,而且质量一定要保证,我赵彦龙给你们担保,钱一分也少不了你们的。”在他据理力争和耐心说服下,工程终于得以继续进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除过每天要处理好乡上的日常工作,一有时间就跑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有时拿起工具,亲自参加劳动,自己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在他的带动下,祁家村的村民也自发来到施工现场,投入到街道硬化中来。祁家村道路硬化竣工的那天,村民们高兴地说道,我们终于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日子了,这这多亏了我们的赵书记啊!

    他作风扎实 ,一心干事 ,工作实绩突出,受到群众和组织的肯定

    赵彦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永寿这片土地,有着无比的亲情和厚爱,在他工作的每一个地方,他都以工作扎实著称,一心扑下身子干工作,谋发展。

    “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民手中有票子。”赵彦龙经常对镇村干部这样说。2004年3月任赵彦龙任甘井镇镇长后,面对甘井镇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低,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他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镇20个村64个村民小组,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依据甘井实际提出了“稳粮、优果、兴牧、扩三产”的经济发展思路。南邵村是甘井镇当时出了名的贫困村,“养鸡为下蛋、养猪为过年”,全村经济基础薄弱,人均纯收入不足1200元。他经过多方调研,权衡利弊,决定在南邵村建立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听说镇上要在村里建蔬菜大棚,南邵村干部群众议论纷纷,干部认为这事出力不讨好,群众则说本来就不富裕,谁还有钱建大棚,要是赔了怎么办?为了打消群众顾虑,赵彦龙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蒲城县、泾阳县等大棚产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参观学习,扳着手指头给他们算经济账,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了解决建棚资金困难,他硬着头皮,一趟趟的往银行跑,银行不答应,担心没有效益,收不回贷款,他就陪同银行的人去村上调研,提出可行性的方案,经过多次的辛苦奔波,银行终于答应为每户贷款3000元。在短短3个月内,南邵村就建成了40个蔬菜大棚,当年每个大棚净获利1.5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增加收入60多万元,人均增收上千元,南邵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年底,南邵村的群众敲锣打鼓,把写有“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锦旗送到了赵彦龙的手中。



2010年八月赵书记在农田水利建设工地现场

    2009年,就在赵彦龙的病情一步步恶化时,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打响了“三年告别土窑洞”的战役。面对全乡涉及14个村213户798人的实际。这时他心里想:“老天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可是还有这么多群众需要搬迁,当干部不仅要让群众手里有票子,还应该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一定要让这些群众短时间内搬进新房”。因此,他在渡马乡的领导班子成员会上提出:“我们渡马的‘三告别’工程要三年任务一年完!”为了确保搬迁顺利进行,他对搬迁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做到村村有方案,户户有对策,并采取领导包片包村、乡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的三包责任制,级级明确目标,层层落实责任,使“三告别”工程快速推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难题和阻力。霍村距离乡政府10多公里,三面临沟,一面靠山,群众居住条件差,赵彦龙经过再三考虑,要改变霍村的面貌,就必须实行整体搬迁,搬迁方案定下来以后,却面临着选址、兑地、建设资金短缺和老人思想观念难转变等一系列难题。为了选好地址,赵彦龙思前想后,反复比较,把地址选在了川湾村的北面,因为这里地势平坦,距离乡政府驻地近,交通方便,群众将来生活、出行方便。地址定下来以后,紧接着就是兑地,这块土地涉及了下孙家、祁家、唐家三个村,占地27亩,由于下孙家、祁家、唐家土地面积少,加之群众嫌霍村的土地贫瘠,又离本村比较远,将来耕种不方便,村民死活不愿意和霍村兑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赵彦龙先后20多次跑到三个村上,先做村干部的工作,再和村干部一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从大局出发,为霍村群众的将来着想,在他的苦口婆心下,三个村的村民才答应兑地。地兑好后,又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因为政府给每户只补助1万元,而群众手里钱不够,这时赵彦龙多次找工队的负责人商量,让工队先垫资建设,其余的钱由搬迁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分期付清。在搬迁时,村上的一些老人以在山里住惯了为由,就是不搬,任凭包村干部跑细腿、磨破嘴,也不顶用。赵彦龙得知情况后,亲自带人上山做工作,那天刚下了一场雪,车辆无法前行,赵彦龙只好带领大家徒步进山。走进霍村,脸色发青的他顾不上休息,召开全村群众动员大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到群众同意搬迁,赵彦龙才长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晚上回来后,他身体又累又疼,浑身不住地颤抖。妻子哭着哀求他,让他不要再工作,立即去治病。他对妻子说道“我的事情你不懂,我有责任呀。”
就这样,在2009年的“三告别”工作中,渡马乡创造了三年工程一年完的奇迹,在13个乡镇的评比中,名列第一。

    他心系群众 ,公而忘私,心里装的只有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赵彦龙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坚持从群众最急迫、最渴望解决的事做起。他经常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群众利益大于天,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是赵彦龙一直装在心里的一件事。渡马乡祁家村村民赵新社智力障碍,妻子小儿麻痹,家境十分困难。赵彦龙在一次下乡时,看到赵新社残疾的妻子自己行动艰难,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他二话没说,立即从身上掏出500元钱交给了赵新社,并嘱咐村干部一定要照顾好他们一家的生活。并把赵新社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有时间就去他们家坐坐,问问生活有没有困难,有什么救济和补贴,他也首先想到的是赵新社。2009年10月,他带病四处奔波,为赵新社等一批贫困户争取资金,建起了新瓦房。搬家那天,赵新社含着泪逢人便说,“赵书记除了平时照顾我吃的、用的,还为我家盖起了这么好的房子,他是我们家的恩人”。2010年8月24日,渡马乡祁家村村委会主任祁学军的女儿,因为车祸住进了医院,情况十分紧急,急需五万多元的治疗费,要不女儿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可五万多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祁学军和妻子为钱十分发愁,赵彦龙知道后,就跑到祁学军的家里,把他给自己看病准备的一万元,硬生生地塞到了祁学军妻子的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祁学军妻子拿着钱,眼泪忍不住地向下流……

    赵彦龙心里装着所有人,唯独没有他自己。2010年10月10日晚,当县级有关部门负责责人前往渡马乡检查工作时,发现赵彦龙带领班子成员,顶着寒风,在翟家村检查果树苗木调运工作,全然不顾自己带病的身体。晚上回来后,由于县上节能减排,停电了,他点上蜡烛,在工作日志上写下了“半世工作半世情,人生道路几回头。壮怀激烈少年志,年逾天命始有成。忆昔祖父教诲重,年长方悟正义诤。做官不大干系重,建功立业不争名”的感悟。

    他严于律己,视名利淡如水,把人品看得比金子还贵重

    赵彦龙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常说,人品是做官的基础,一个人要把人品看得比金子还贵重。在渡马乡小城镇建设中,共涉及机关办公楼建设、政府院落硬化、宣计站办公楼建设、街道硬化四大工程,工程总资金高达200多万元,为了让资金得到有效运用,他提出自己和乡长不参与工程资金管理,由镇上成立的工程管理小组进行监管,并由村民代表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赵彦龙从没有用公款请过同学朋友,家人也从未沾过他的光,即便是妻子去他那儿,也从来没有进过食堂。女儿每次来乡上看他,回去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让单位的车送,都是让女儿自己坐班车回家。在生活中,他非常节俭,一碟咸菜、一个馒头就是他的早饭;在穿衣上,他从不讲究,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四五年,即使买衣服也是妻子给他偷着买的,怕丈夫说她乱花钱。

    赵彦龙妻子一直在农村,偶尔一次她对赵彦龙提出了想托人安排工作的想法,赵彦龙听后断然说道:“我不想给组织出难题,你不要想安排工作的事了,就在家里把老娘和孩子照顾好,把家里的果园和地种好,这就是支持我。”

    多年来,赵彦龙一心扑在工作上,舍小家为大家。他将家里的三亩果园和四亩麦地全扔给了妻子,即使在夏收的时候,他也不回家,而自己却忙着检查全乡的夏收工作。他除了到县上开会和办事才顺便回几次家外,一般都住在乡镇,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和礼拜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从没参加过家长会。他的一位堂哥说:“彦龙很少能参加亲戚的红白喜事,许多亲戚说他工作忙得连亲戚都不认了。”他自己却说:“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好好干。”

    赵彦龙淡泊名利,把权力看得很轻,把责任看得很重。与他同时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的早早回了县城,有的向组织提出调离乡镇的要求,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即使在患病期间,当县上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只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想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把渡马乡的几件大事干完。

    这就是赵彦龙,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乡镇党委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用一生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写人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