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秦巴画派之父吴子华

挥毫落纸字入意 乐到琴棋茶为伴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秦巴画派吴子华 2011-03-06 03:17:20


文/李伟伟 李艳玲
 
  
     吴志华,字子华,号苦寒斋主,醉墨轩人,1963年生于金洲。苦心研习书画数十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翰墨丹青书即琴,乐到琴棋茶为伴。”

     初见吴子华老师是在他的巴山茶坊,一进大门沿着台阶往上走,我就被走廊两侧极具个性的书法作品所吸引,想象着子华老师不知道会是什么姿态,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但与吴子华老师相对时,他的豪爽、开朗、质朴平和的语言,却只让我感觉到他亲如久已熟悉的友人。言谈举止之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平易近人的子华老师宛若阳春三月吹来的暖风,不知不觉将我先前的担心一扫而光。

     个性十分爽朗的吴子华,平生重义,豪侠,嗜翰墨,痴丹青。丰富的经历加深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军队生活孕育了他一身豪气,从过政,曾受聘大学书法教授,创建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广播影视学院,任副院长。从小酷爱书画艺术的吴子华,朝阴夕晖,临池不辍,研习金文,石鼓,修篆、隶、行、草,融百家之长,补己之短,铸己之优,凭借天赋与勤奋,书画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逐步呈现出成熟的个人风貌。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变”。吴子华的书作独抒性灵,不拘泥于形式,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就是豪放洒脱,神逸超迈。子华老师一直在追求一种“字入意”的意境,其书据字意而体变,有时遒劲厚重,有时挺拔俊秀,有时狂野多姿,气势笔韵圆活变通,点、线、面,笔、墨、纸,神、韵、行飘逸自得。子华老师字如其人,能抑、能扬、能飞、能动,有古筝之玄妙,夺金石之况味,草书承前人而集大成,形成自由狂逸,天马行空的鲜明个性。读他的草书“猴头寿”,笔力千钧,自然挥洒,屈曲成趣,俨然一只灵猴坐于枝上凝神观望,专门为“寿”字配写的对联“乐观益长寿,贤达得康宁”,更是胜意叠出,不落俗套,意随笔走,笔笔精到。从吴子华老师的书法作品看出,他学古不泥,又能自辟蹊径,既汲取了前人之精华,又融合现代人之追求而创新求变,他以自己对中国书法的理解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满纸淋漓的是激情、张扬的是个性。

     吴子华老师生长在秦巴山里,可谓自幼得山水之灵。其画受惠于传统,不拘于传统。尺幅之间,深山大壑、流泉飞瀑、古藤小屋,都来自于他记忆中的山水。大幅之作气势雄浑,幽深旷达;小幅画更是任情挥洒,别具风韵。画面既有含蓄的超乎想象的悠远意境,又有真实的令人共鸣的心灵震撼;既有动态的气韵,又有轻松的视觉快感。淳朴清心之间,宣泄的是一种酣畅的意境,弘扬的是韵律与精神。每一幅作品,都张扬着他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丰富感情,饱含着他历经坎坷尤显盎然的精神世界。难怪有人说,悬钟馗辟邪,添子华书画生灵气。吴子华在品茗论道中修身养性,自在清心之中,他将捕捉到的灵感加以过滤,把最好的创意倾泻于笔端,所以他的书画作品总能让读者产生心领神会的感觉。

     尽管子华老师的墨宝已经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赏识,可他从不以“艺术家”自居,还是一副悠悠然的散淡模样。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外书画家西安联谊会理事、陕西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的吴子华老师“写字不忘形”,“研艺贵存我”的率真性格,得到了周围朋友的赏识,时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求字索画。他呢,抱着一副五湖四海皆兄弟,三教九流皆可交的心态欣然应允。问及原因,子华老师答:“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力求表现不同的风格,弘扬一种精神和韵力。不管人家懂不懂,只要能让他们有所感受,产生一些共鸣,心有契合的感觉,远看近看都有东西,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画者心也,书者情也,可谓书画同源。原来,吴子华最注重的是读者“心灵”的感受啊!

     最后,我试探性地问子华老师:“如今时代各行都兴炒作,您有没有想过办画展、出画册?”答曰:“不急着给自己定位,多创作,多积累,沉淀沉淀再说,对书画概念的理解我还需要多多领悟。”

     这真是:“功名利禄淡如水,闲斋舞墨悟兴衰。”,正值艺术创作黄金年龄的吴子华老师正扬鞭策马,纵情驰骋在艺术探索创新的征途,我们期待他的艺术人生更加璀璨、辉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