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荒漠化防治需人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荒漠化防治人们 2011-01-06 10:02:50
1月4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持续减轻。但同时监测结果也反映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突出问题,防沙治沙任重而道远。

  1月4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持续减轻。但同时监测结果也反映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突出问题,防沙治沙任重而道远。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10多亿人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并且荒漠化在全球范围内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有上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我国作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我国的防沙治沙是成绩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说,我国的治沙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根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面积最大的国家,荒漠化发生率居于高位,全国还有31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特别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持续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植被建设和恢复影响甚大,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险性增大。

  在充分认识这一客观趋势的同时,专家指出,一些地方行政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思想还相当严重,人为破坏仍然存在,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行为在沙区较为严重,有些投资者借治理之名,行开发之实,尤其是一些地区在沙区实施的开发建设项目,防沙治沙措施不力,对当地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外,刘拓还表示,当前荒漠化防治的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面对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刘拓表示,强调保护措施,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严格实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措施。

  同时,要大力开展工程治理措施,要按照生态建设的自然规律,布置好整个防沙治沙的工程布局,实行能封则封,能治则治,甚至亦荒则荒,亦林则林,亦草则草的办法,实行工程治理。

  “荒漠化防治还需要转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首席专家卢琦说,荒漠化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挥荒漠化地区资源优势,开发旅游、科考等产业;在保护好荒漠化地区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开辟绿色沙产业;同时开发新能源。

  (据新华社刘羊旸 崔文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