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输油大动脉
东阿阿胶邀您走进南极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
工作人员喊着号子,将碗口粗的管道从码头拖至冰面。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摄
12月28日 晴 南极中山站
在等待“雪龙”号现身中山站附近卸油的日子里,大家的心是一直悬着的。如果油料不及时上站,站上的夏季科考、甚至越冬等一系列工作将受到影响,卸油因此也成为历次南极科考的一个常规动作。
在洁白的陆缘冰面上,纵横交错的冰山丛中,今天一大早,红白相间的“雪龙”号犹如“白马王子”踏冰而来,甫一现身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寂静了9个来月的熊猫码头开始热闹起来。
今天中山站站区天气晴好,熊猫码头附近的陆缘冰面已经被“撕”开大大小小不规则的裂缝,并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塘”——这是冰面积雪融化后形成的大小融池,透着蓝光,通透清澈。在阳光照耀下,风蚀日蚀所致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冰山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不少还发出幽蓝色的光,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但也正是冰山以及南极大陆最稳固冰雪屏障的陆缘冰的阻隔,加上今年冰薄雪厚,在过去的20多天里,只有1.1米破冰能力的“雪龙”号一直被阻挡在十几公里外,与中山站遥遥相望,此次是借助俄罗斯“费得罗夫院士”号破冰船开出的航道才行驶到了距离熊猫码头约两公里的位置。
卸油的场景甚是热闹。卸油前,几名队员先开着全地形车驶向“雪龙”号,算是探路。工作正式开始后,冰面作业的人多了起来。在这时,无论是后勤保障人员还是科研人员,大家不分你我,几十条汉子喊着号子,将碗口粗的管道扛到肩上,从码头边裸露的岩石上拖至冰面,用绳索绑在全地形车上,由车将一段段管道拖至合适位置搁好,与此同时,船上也组织队员由船向岸边铺设油管。在经过连接、检验后,下午14点,“雪龙”号正式向中山站输油,输油大动脉就这样打通了,预计明天凌晨完成输油任务,届时将有250吨燃料油输入中山站的储油罐中。为防止漏油,输油开始后,沿途安排了队员们在管道连接处进行特别巡查。
据本次南极科考领队刘顺林介绍,每年“雪龙”号有两次卸油机会,一次是在海冰还没开封时,在海冰上直接铺油管运输,第二次则要等到次年2月的小艇运输。
(本报“雪龙”号12月28日电)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