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家长"孟母三迁" 城市涌现"陪读村"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家长孟母三迁 2010-12-24 09:51:46
一所中学只要升学率够高,就足以吸引一批家长为之疯狂——不择手段择校,上演新“孟母三迁”,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陪读。

    一所中学只要升学率够高,就足以吸引一批家长为之疯狂——不择手段择校,上演新“孟母三迁”,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陪读。

    陪读现象,由来已久。孩子读的明明是寄宿制学校,父母还要赶去全程陪读?!很多旁观者认为,这批家长纯属“瞎折腾”。然而,曾经在“陪读村”里住过、亲身经历过陪读岁月的学生和家长,则另有话说。

    今年夏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6名大学生远赴湖北武汉和孝感两地,调查“陪读村”现象。这些如今已经入读名校、基本达成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夙愿的学子中,有些正是从当地“陪读村”走出的孩子。还有几位参加调研的学生,在湖北当地就读高中期间,曾目睹自己身边的同学从学校宿舍鱼贯而出,选择和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搬进“陪读村”……

    对于陪读,他们有亲身经历,所以感想复杂,和外人“一棍子打死”的态度截然不同。因为一言难尽,他们选择了故地重游,并努力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重新思考陪读现象。

    《陪读村的光荣与梦想》——今年9月,当这几位大学生撰写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时,并没有料到这个项目此后会引起一批教育专家的关注。上个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二届远洋之帆大学生社会实践奖”颁奖仪式上,同济学子的这个项目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这个项目摘获大奖的原因在于,它还原了“陪读村”的真实面貌。

    校外的学生公寓

    坐落于华师一附中边上的茅店小区,是远近闻名的“陪读村”。这里的房子似乎永远不愁租,一些陪读家长为了租到好房子,手里甚至还拿着当地主管部门批的条子。

    打开武汉市地图,汤逊湖畔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经位于城乡结合部。但在很多学生家长心里,这里一点也不“偏”,相反是一个十足的高地——赫赫有名的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下简称“华师一附中”),正坐落于此。

    重点大学录取率超过80%;每年北大、清华在武汉地区招生100多人,光华师一附中就要包揽五六十人……除了北京的少数名牌高中,全国其他省市里鲜有能和华师一附中“业绩”相抗衡的高中。

    参加同济暑期社会实践的09级城规学院学生许诺,三年高中岁月就是在华师一附中度过的。她很了解这里:不仅这所高中很出名,连学校边上的“陪读村”也远近闻名!

    华师一附中的学生中,三分之一来自武汉市以外的湖北各市县,还有部分来自外省市。一群正值16岁的花季少年,为了读名牌高中不得不离乡背井,牵挂孩子的父母自然甘愿当“尾巴”——跟着孩子陪读。

    “我们读书时就有一种风气,高一、高二在学校里住读,高三的时候会搬到隔壁去。”许诺所说的“隔壁”,就是“陪读村”的所在地——与华师一附中毗邻的茅店小区。这几乎是一个华师一附中不参与管理的学生公寓,除了极少数住在家里的学生,绝大多数选择陪读的学生和家长,都在这里择群而居。

    茅店小区的房源一直非常紧俏。按照惯例,每年5月华师一附中自主招生前后,6月高考前后,以及9月开学前后,总有很多家长在小区内打听是否有空房出租。今年8月,刚抵达茅店小区调研的同济学生们就开了眼界——有房东张贴出一张雷人的租房广告:“应届高考理科状元XX就租住此屋”。经查,这则“状元屋”广告属实,于是很快有学生家长“下手”,以每年2万多元的价格把房子租走了。

    同济城规学院学生李毅韡,是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领队。因为专业的缘故,他一到陪读村,就忙着绘制“陪读村”平面图。小区的房型结构、周边配套设施、甚至网吧所在地,都被他摸了个遍。很快,“陪读村”的概况浮出水面:小区100多栋小高层中,靠近南门的住房最抢手,因为这里离学校最近,走过去10分钟;选择陪读的家长更愿意租独门独户的住房,所以小区里80平方米左右的房型较之于一些160平方米的大房型更受欢迎;家装方面,简单装修最流行,毛坯房和豪华装修房反而不利于出租;“陪读村”房间的月租金在1000-1500元之间。

    有一天,正在走访租户的李毅韡,看到一名来自湖北黄石地区的女士在收集房源广告。她的女儿9月份就要读高一,这位妈妈已经做好全程陪读准备,前来租房。几乎所有的广告纸条,她都撕了一张,打算“货比三家”。可李毅韡后来获知,类似于这位妈妈的“表现”,能租到好房源的概率极小。因为“好的房子早就被盯牢了,根本不需要做广告。一般上一届租户刚离开,下一届租户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找上门签约”。

    还有当地租户透露了一则信息:有的家长手里甚至拿着当地有关部门领导批示的纸条,这样才能租到一套好房子。[page]
 
    时间相对论

    高三陪读,据称是华师一附中的一大传统。学生曰:住进陪读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而陪读家长则明显感到,来到这里后,很多时间需要“被填充”。

    茅店小区,也是许诺曾经住过的地方。许诺的老家在湖北的另一个地级市——孝感。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许诺初中时由外公外婆照顾,考进华师一附中后,就开始了住读生活。刚开始,一个班级有四五十名同学,到了高三,只有4、5个学生留在学校。同学们都选择陪读,涌进了茅店小区。

    高三学生为何要扎堆离开?到底是谁提出了陪读?在走访茅店小区“陪读村”400多名租户后,同济学子发现,由父母主动提出陪读的比例高达80%。那么,是家长剃头担子一头热?他们继而调研,又有了新的发现:孩子支持父母陪读决定的,占到了73.1%!换言之,大多数孩子对于父母的陪读决定是支持的,或者说是一家人共同做出了陪读的决定。

    对于这一调研结果,许诺并不感到意外。“到了高三,学习太紧张了,陪读可以省出很多时间。”

    这是一份华师一附中学生的基本作息表:早上7点半上课,中午11点45分下课;下午2点上课,下午5:30分放学;6:30分以后晚自习,晚上10点晚自习结束;待住读的学生回到宿舍,最晚11点半熄灯。

    “如果住在学校宿舍,除了上课、参加自习外,还要自己打饭、打水、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食堂去晚一点,饭菜就没有了。学校生活老师对寝室卫生管理很严格……”重返“陪读村”后,许诺发现租住在这里的很多师弟师妹,正在复制她过去的生活,大家的境遇和想法都差不多:虽然每天中午和晚上要从学校赶回家吃饭,然后赶去学校,来回两趟也要花去40分钟时间,但确实达到了“吃住更好,生活负担更小”的目的。

    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陪读村里的家长,也是另一道风景。

    租住在茅店小区92号楼的李女士,家在湖北黄石。今年,她的女儿在华师一附中理科实验班上高一,她遂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全程陪读。“这里的陪读家长,有当老师的,有当医生的,有做生意的,还有一些本来就是全职太太。”李女士发现,在“陪读村”里,她为孩子作出的“牺牲”,一点不算什么,而是常态。有些“夸张”的家长,为了孩子读书,不惜让一家老小五六口人都搬进了“陪读村”。

    陪读的家长大军中,占多数的还是老年人。很多学生父母放不下工作,只好请祖辈“出山”。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告别自己熟悉的土地和家园,栖居在武汉城郊的出租房里。许诺高三那年,就是由外公外婆跟着陪读的。

    在茅店小区住上一阵,家长们会三五成群,结成自己的小圈子。早上7点30分孩子上学后,不少家长会招呼着一起去菜场买菜。为了给孩子添更好的伙食,买到更价廉物美的东西,这里的家长甚至与附近的一家平价超市建立了长期联系——每到早上8点,这家超市的班车就会准时停到小区门口,陪读家长们浩浩荡荡地出门购物。待到11点,这些家长都会坐着同一趟班车赶回家中,为孩子做午饭。

    整个下午,是陪读家长最无所事事的时段。孩子在学校上课,离放学还早,家长们则聚在一起打牌、健身,有的相约散步、聊天。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辅导书有用,如何减轻孩子的压力……这些都是家长们“互通有无”的话题范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在茅店小区租房的陪读家庭,都排斥一样东西——电脑。一些决绝的家长甚至连电视机也不装,生怕影响孩子学习。但这个“陪读村”附近,却开了20多家网吧。除了年轻的学生外,部分家长也会光顾网吧,打发时间。

    对很多家长来说,到了“陪读村”后,他们的生活节奏放慢了。时间,有时候需要“被填充”。[page]

    隐匿的压力

    “陪读村”的波澜不惊只是表象。几乎每一个租客都把这里当成实现梦想的中转站: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但每个陪读孩子的身上,都肩负着改变一家人命运的期望。

    除了华师一附中边上的“陪读村”外,在李毅韡的高中母校武汉二中,以及许诺老家所在地的孝感中学等众多名牌中学附近,都有规模不小的“陪读村”。

    从小区规划和周边设施来看,“陪读村”和普通的居民区并不二致。但“陪读村”的特点在于,这里更像一个高压锅——表面上波澜不惊,生活其中的陪读家长和孩子,各自承受着不为外人道的压力。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喜怒哀乐都与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挂钩。在湖北孝感中学,很多受访学生“揭密”华师一附中陪读率超高的原因:这个学校的竞争太激烈了,光实验班就有两个,一个叫竞赛班,专攻各类竞赛,指望保送上大学;还有一个是高考班,以“出状元”为目标。其他平行班的学生,都要跟他们比照,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每月有月考,还没考试就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学校根据学生上一次月考的成绩安排考场,你在第几考场,其实就知道自己在年级里的大概名次了。”越是到了高年级,排名座次越残酷,也就越让一个个学生不得不逃离学校,躲到父母的羽翼下透口气。陪读的另一好处是,晚上可以挑灯夜战,不再用受寝室熄灯时间约束。

    在李毅韡的印象中,有位妈妈就是因为儿子进了华师一附中后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得不放弃工作,前去陪读。入住“陪读村”后,这位妈妈发现,很多成绩偏中下游的学生家长,都弥漫着焦虑、烦躁情绪。其实,华师一附中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已很严格,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但为了帮助孩子尽快提高成绩,跟上学习进度,这位妈妈还是咬了咬牙,作出决定:让孩子周末继续补课。不料,在联系补课老师的过程中,这位妈妈竟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者: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一起补课。最后,她的家干脆变成了一个小教室,小区里的几个孩子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周末再加课!

    而在华师一附中,学生对孝感中学的陪读情况也“知根知底”。“孝感中学选择陪读的学生其实更多。”当地的学生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孝感中学的学风和升学率都比华师一附中略逊色一些,同学中间又盛传,如果要抵制学风欠佳和外来诱惑,尽量减少和贪玩同学接触,最好的办法就是搬出学校去住——父母陪读,是最好的监督。

    “陪读与学习成绩提高,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一点。”李毅韡在调研时,曾和不少高中生攀谈,他们中有的才读高一,有的是毕业班学生。不少正在向“考上重点大学”这一人生目标攀爬的学子们告诉这位大哥哥,刚开始他们并不同意家长陪读的做法,尤其到了青春叛逆期,总渴望更多自由。但渐渐地,孩子和父母的目标就一致起来:今天,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付出一切时间和精力,只为了孩子能受到优质教育、考上名牌大学;明天,孩子成为“天之骄子”,必会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并感恩父母。这层简单的逻辑关系,在“陪读村”里如同信仰一般,被演绎得异常清晰。

    离开茅店小区的时候,同济学子们获知一个消息:从本学期开始,华师一附中不再允许学生走读,学校将实行封闭式管理。或许,茅店小区“陪读村”的热闹会就此刹车。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只要升学压力还在,只要升学实力“出类拔萃”的学校还在,陪读现象也会一直持续下去。(樊丽萍)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