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试点探索教改“深水区”
■ 新闻链接
改革试点十大任务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3.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6.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7.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8.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9.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0.完善投入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关键词 —— 教育体制改革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各地各校申报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实施。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心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记者:现阶段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体改办负责人:当前,我们迎来了又一次推动教育改革的大好机遇,具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复杂性来看,教育改革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期待高,有些方面认识不尽一致。从艰巨性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政策措施的出台,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失误或失败,可能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可以说,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避免折腾,使改革的收益最大化,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做到统筹谋划,系统设计,循序渐进。一是重视顶层设计,对各项改革都有一个前瞻性的通盘考虑和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和操作步骤。二是突出重点,抓住那些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充满期待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争取突破,不能全面铺开、平均用力。三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按照这些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从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教育改革:一是重大标准、重要制度的改革,以及复杂、敏感、系统性强的改革,由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在做好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实施;二是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由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在国家指导下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总结推广;三是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自行组织改革试验。
记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是哪些?
体改办负责人:教育改革着眼于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记者: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体改办负责人: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专项改革与综合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我国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记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是如何确定的?
体改办负责人:从今年年初开始,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结合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改革,研究确定了近期启动实施的重点任务,并将这些重点任务公开发布,请愿意先行先试的地区和学校,选择一项或几项申报国家改革试点,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协商论证、综合平衡、统一部署”的原则,制定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第一轮申报的时候,共有500多个改革项目,各地各校改革的积极性很高。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主要从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等方面,对所有项目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并将意见反馈给申报单位,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再次上报后,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由教育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综合评审组,重点就试点方案的改革措施、配套政策、保障条件等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反馈给申报单位。经过“三下三上”的过程,总体方案不断完善,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大家认为,总体方案体现了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大家所提的意见建议,又对试点总体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程序审定。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了统一部署。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了试点的重点任务和试点地区、试点单位。所有的试点项目,都是各地各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设计的。
记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体改办负责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总的来看,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记者:如何确保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功?
体改办负责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20个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是加强检查指导。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已于11月中旬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及时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报告。各地各校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都要经咨询委员会评审、完成备案程序后,才能启动实施。改革试点启动后,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试点方案。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对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都应给予保护和支持。对于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要及时总结,组织交流,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扎实实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部网站)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