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求职:一切困惑始于高中
“宁招武大郎,不招穆桂英”,套在大学“工科女”的求职现状上,有失偏颇——不可否认,求职中的性别歧视依然严重,但“工科女”的求职困惑,其实早在高中“选文选理”时就已经埋下,以至于多年后,她们一边感叹“工作难找”,一边对专业对口的工作充满“怨念”。
“那些苦,还是让男生吃吧!”
当招聘单位说出:“那些苦,还是让男生吃吧!”“我们是为了保护女生”等话,笑着谢绝“工科女”的简历时,徐芬枫一边陪着笑脸硬塞上自己的简历,一边恶狠狠地默念这些招聘官:“太假!”
10月下旬,内陆一家从事导弹技术研发的研究所来沪做校园宣讲,宣讲完毕,研究所下设的十几个分所分别设摊,接受学生现场递交简历。身材娇小的徐芬枫格外显眼——由于研究所对口的是机械、化工、核能等专业,学生以男生居多,现场来的也几乎全是男生。当男生们围着招聘人员,询问研究所的具体工作时,徐芬枫总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等招聘人员稍一有空,她马上递上简历:“你们要女生么?”
徐芬枫,上海某重点高校动力专业硕士应届生。三年前,以本科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上海读研。她的简历上,“奖学金”、“优秀学生”、“专利成果”、“论文发表”等代表“优秀”的要件一应俱全,一个典型的“工科女”。
她在职场上的怯懦,事出有因。
今年招聘形势其实不错。“十一”长假一过,业内用“蓄水多日、只等开闸”来形容企业进校的热度——为防止企业招聘过早地打乱应届生最后一年的学习,9月一般不允许企业进校。10月一到,高校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全被企业大佬预定,“人才掐尖”蓄势待发。而徐芬枫所在的大学是企业全国巡讲中必到的一站。
就业形势一片乐观,岂料徐芬枫求职初体验就遭遇滑铁卢。10月初,学校举行了一场电厂、核电站等单位的联合招聘,眼见着同专业男生简历带得不够,还匆匆跑去学校小卖部加印,徐芬枫却一份简历都没发出去——几乎所有企业都拒收她的简历,招聘方或直接、或婉转地告诉她:“我们不要女生。”
企业的理由是:工科类专业的工作性质特殊,适合男生。“我们的工作要搬仪器,要面对枯燥的数据,还要去野外作业,很累、很辛苦、还有危险性。”“苦,还是让男生吃吧!”“我们不要女生,也是为了保护女生。”……此后半个月,诸如此类的话,徐芬枫听过多遍。为此,她总是一边陪着笑脸、硬塞上简历,一边恶狠狠地默念这些招聘官:“太假!”
当然,企业也有欢迎“工科女”的。今年的招聘会就出现了一种类似“留学陪读”的招聘模式——企业高层在宣讲现场“昭告”:欢迎男同学带女朋友一起应聘。招聘方宣称,由于工科类专业对口的单位多为国家大型基础设施,这些单位地处内陆二三线城市,招一对工科小两口,可以让男生安心,不易跳槽。
找工作得先找男友,以便买一送一?如此“打包招聘”,徐芬枫和专业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工科女”,有的把它当笑话,有的真准备试一试。
在徐芬枫的印象中,“工科女”求职难也不是一年两年。“临近春节一个Offer都没拿到,不想回家过年,生怕在饭桌上被亲戚朋友问及工作的事情;到了3月开学,眼看毕业在即,四处向男生打听面试的地点,工科女硕士博士遂厚着脸皮,在没有接到面试通知的前提下,去企业‘霸王面’。”前几届师姐惨烈的求职历程,现在成了徐芬枫求职受挫时的自我安慰。
好在,师姐们毕业时,各有所归。“脸皮厚一点,应该能找到工作。毕竟我们学校还算是名牌大学。”话虽如此,11月中旬,专业里已经有男生拿到两三个Offer,徐芬枫连一个“垫底”的Offer还没有。[page]
“为什么要我的单位都是搞航空、导弹的?!”
徐芬枫一边感慨着“工科女”求职难,一边又经常在接到笔试、面试通知后,对招聘单位的类型充满“怨念”。在经历一个半月焦头烂额的求职期后,她渐渐发现,工作难找,可能因为自己本身排斥这个专业和对口的工作。
小飞和徐芬枫同系,他早就注意到专业里女生遭遇的“性别歧视”,他甚至提议“工科女”成立一个“工科女就业同盟”,共享求职信息、抵制性别歧视。“工科专业里,女生其实很少,很多班级是‘和尚班’。不过,只要班上有女生,成绩最好的往往是她们。但到了找工作,这些原本很有霸气的女生如同被突然戳爆的气球,没了气。”
同盟还没有成立,小飞倒是先帮了徐芬枫一个忙。通过师兄的关系,小飞替徐芬枫争取到一家国际知名能源技术公司的面试机会,其实也是一次“霸王面”。徐芬枫十分心仪这家外企,但令人意外的是,她最后竟放弃了面试。
这家企业吸引徐芬枫的地方在于:企业的项目遍布世界,“可以到处旅游”。但是,咨询了已经入职的师兄师姐后,徐芬枫打了退堂鼓。“在摄氏零下40、50度的室外工作,或夜以继日地在井下作业,还有可能被派到荒芜的沙漠,或者伊拉克、阿富汗,一待就是几个月,出入得靠防弹车……”因为早年有太多女生违约,做人事工作的师兄索性把丑话说在前头。
“这得把我摧残成什么样啊?我仔细想想,有些工作女生确实干不了。”徐芬枫第一次觉得企业不要女生的理由“说得肺腑”。
没时间多想,求职还要继续。到了11月中旬,徐芬枫海投出去的简历陆续有了回音,有的通知面试,有的通知笔试。徐汇、闵行、嘉定、松江……徐芬枫不仅要满上海跑,甚至还要去北京、深圳面试。
“为什么要我的单位都是搞航空、导弹?!”好几次整理求职日程时,她这样自问。经历了一个半月的密集求职期,了解了与工科对口的种种工作后,她渐渐意识到,“工作难找,也可能是因为我内心排斥这个专业以及相应的工作。没有激情,怎么让企业信服?”
“不喜欢工科,更不喜欢工科对应的工作,不喜欢没完没了的实验、数据、野外作业!女生是感性思维主导的,天生就不适合这个干巴巴的专业!”在一次电气宣讲会现场,徐芬枫遇到上海另一所理工类重点高校的七八名应届工科女硕士,一群女生历数对“工科”的种种“怨念”,只觉相见恨晚。
“高中就走错了,之后又步步错”
从高中理科班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工科专业,然后保送上海的重点大学硕博连读,徐芬枫看上去像是走学术路线的。不过,读完硕士一年,徐芬枫“踩了急刹车”——转硕士毕业,放弃读博!“暮然回首,才发现从高中开始就压根不喜欢理工科。”
其实,徐芬枫对工科的“怨念”并非没有来由。在此之前,她已经有过一次爆发,那就是“放弃读博,转硕毕业”。
徐芬枫高中学的是理科,也算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科工科专业。本科毕业那年,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硕博连读。如果不出意外,徐芬枫将来是要走学术路线的。不过,硕士一年级结束后,她突然在学术道路上踩了“急刹车”。“如果说本科的专业通识知识还可以忍受,到了硕士阶段,要深入某个具体领域,实在让人受不了。”徐芬枫说,本科毕业得知保送,只觉得读博士是荣耀的事,读了硕士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做学术、不喜欢工科。
每年高校的工科专业里,“弃博转硕”的大有人在。高校觉得学生不诚信,浪费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以至于不少高校会与保送的硕博生签订“保证协议”,内容就是承诺读完博士。如果毁约转硕,所谓的“惩罚”也只是多读一年。换言之,原本两年半就可以硕士毕业,“弃博转硕”的人必须三年半毕业。
“周围转硕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女生。年龄上去了,博士毕业后还能干嘛?留校?不喜欢那些瓶瓶罐罐的实验、密密麻麻的参数;找工作?人家还是倾向实践能力强的本科和硕士。”在徐芬枫的班上,“工科女”张嫣然也“弃博转硕”了,两人自然而然地形成求职同盟。说起现在遇到的种种求职困惑,两人总结:“高中就走错了,之后又步步错。”
“高中时,脑袋被愚蠢的优越感蒙蔽着——因为数学、物理好,就觉得不学理科可惜了,心里还瞧不起那些理科不好的文科生——其实自己压根不喜欢理科。”徐芬枫说,这种“优越感”让他们在本科时选了工科。工科的需求量确实比文科大,但事实上,那些招几百号人的工厂、研究所,女生不喜欢去。随后,“优越感”又让他们接受了硕博连读,选了偏理论研究方面的导师,“因为大家说,理论方面的导师基础扎实。但事实上,我们压根不想做学术,而是想找工作,应用方面的导师更合适。”
张嫣然和徐芬枫的路径很相似,选择理由也相同——“不读下去可惜了”,而非“我喜欢”。
眼下,徐芬枫、张嫣然,还有许多在招聘会上多次相遇的“工科女”,自然形成了一个共享信息的“就业同盟”。半年不到,一个有趣的转变是对“工科男”的评价:以往看到男生拿到众多Offer,表示“羡慕、嫉妒、恨”,如今则有点“愿赌服输”。“也难怪企业不要工科女,女生成绩好,但在求职、学术方面依然比不过男生,因为没有兴趣是最大的硬伤。”
“还好,花了四年本科加三年硕士的时间,知道自己其实不喜欢工科。转硕、早点毕业,找份还算喜欢的工作,别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徐芬枫形容自己“突然醒了”。
讽刺的是,这还真是个围城。最近,一个会计专业的学妹频繁咨询徐芬枫,希望转系到工科,理由是:“会计已经女生为患,找工作男生优先,工科女生少,前途好。”徐芬枫给她回了条短信:“你是不是真的喜欢工科?”(唐闻佳)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