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嫦娥二号七大有效载荷今日将全部开机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嫦娥二号七大有效 2010-10-15 09:37:59
资料图片: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是嫦娥二号发射瞬间的情景(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4日,嫦娥二号卫星与地面进行了天地通

    14日,嫦娥二号卫星与地面进行了天地通信链路测试。15日,卫星的所有有效载荷即将打开。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在数据传输方面有何改进?如何降轨拍摄未来“嫦娥三号”落月备选着陆区?请看本报最新报道。

    记者14日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当天,嫦娥二号卫星与地面进行了天地通信链路测试。预计在15日,“嫦娥二号”上所有的有效载荷将全部开机,按计划对月球进行深入探测。

    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科学数据传输能力翻番

    10月9日11时32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有效载荷陆续开始工作,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到10月13日,包括在奔月行程中打开的3个有效载荷和绕月后打开的有效载荷,嫦娥二号卫星已向地面传回了32G的科学探测数据。

    嫦娥二号任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刘晓群介绍说,“嫦娥二号”的传输科学数据的能力已是“嫦娥一号”的2倍,从3兆码(3兆/秒)的速率扩展到6兆码速率。他透露,“嫦娥二号”还将试验12兆码的传输能力。这将保证卫星获得的高分辨率数据能够尽快传到地面。

    地面应用系统的专家告诉记者,除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之外,嫦娥二号卫星传输的数据也要多于“嫦娥一号”,这是两颗卫星在科学数据方面的重要区别。

    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说,如果嫦娥二号卫星的月球图要真正达到全月球覆盖,数据传输可能就需要12兆码速率,要求很高。

    另一方面,数据处理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120米的分辨率图像数据,处理就花了很长时间。而“嫦娥二号”的相机分辨率更高,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处理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page]
 

    七大有效载荷将全部开机,四大科学任务展开

    按计划,嫦娥二号卫星上的七大有效载荷,将在15日全部开机运行,所承担的四大科学任务也将全部开展,包括获取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和最早开展的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嫦娥二号卫星随身携带了执行探测任务的7种仪器装备:TDI—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微波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据专家介绍,有效载荷全部开机,一方面其运行和探测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传输,将对地面应用系统形成考验;另一方面,由于卫星需要执行科学任务,有时候需要变换姿势,因此测控系统也需要时刻关注卫星状态,并在必要时修正姿态,保持正常轨道。

    与“嫦娥一号”相比,作为卫星与地球联系的惟一纽带,此次“嫦娥二号”的任务测控系统出现多项新变化。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的测控专家李海涛举例说,“嫦娥一号”测控系统利用2艘远望号测量船即可完成任务,而“嫦娥二号”任务由于采用直接将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方案,发射段的测量船数量就需要3艘。

    此外,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为自主完成成像,图像分辨率较低,而“嫦娥二号”任务为满足月球虹湾地区高分辨率成像需求,需要地面利用轨道预报生成CCD相机相关参数数据,并注入卫星才能完成成像。[page]
 

    降轨探测,将在距月球15公里处拍摄“嫦娥三号”落月备选着陆区

    100公里环月圆轨道是嫦娥二号卫星的“使命轨道”。正是在这个轨道上,“嫦娥二号”要经历半年的对月科学探测任务。

    专家介绍,“嫦娥二号”将择机降轨,在距离月球15公里处拍摄未来“嫦娥三号”落月备选着陆区,为后续月球软着陆提供精细资料。

    降轨探测将是对嫦娥二号卫星最大的一次考验,也是其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按计划,这次“大考”可能在10月底前后进行——

    嫦娥二号卫星在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上调整并运行一段时间,将在月球背面自主降轨,进入一个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然后顺轨道飞到月球正面的虹湾上空15公里处,卫星上搭载的新研制的TDI—CCD立体相机将对这片地区进行优于1.5米分辨率的成像,勘察地形地貌。

    据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月球备选着陆区虹湾位于月球的正面,而嫦娥二号卫星要想在最近点接近虹湾,就必须在其反方向降轨,位置恰恰在月球的背面。

    嫦娥二号任务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说,“这样我们就看不见卫星,测控也够不着,只能靠卫星自主去完成降轨。这个动作相对于‘嫦娥一号’,风险大大提高。”

    据黄江川介绍,卫星自主控制降轨的变轨时机是关键,因为变轨时机决定了之后的近月点的位置,如果时机不对,到时候卫星在15公里的近月点位置和备选着陆区会有误差。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专家说,卫星环月运行高度只有100公里,近月点高度最低只有15公里,加上月球具有不均匀引力和很多环形山,“嫦娥二号”降轨的难度不小。

    当卫星飞经月球表面高约6—7公里的山峰时,两者最小间距可缩短为8—9公里,可谓是一次最亲密接触。而离月球越近,卫星经受的热度越高,这对卫星的热控设计也是一个考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