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机制”掀起书香榆林建设新高潮
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下发后,榆林市委高度重视,在去年“践行科学发展、打造书香榆林”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六大机制”,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引领、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领导协调机制。
成立书香榆林建设指导委员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聘请部分老同志和国内文化出版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制定了《关于打造书香榆林、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实施纲要》,领导、指导书香榆林建设工作。市书香办年初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组织协调各县区、市直各单位搞好书香榆林建设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各县区、各部门、乡镇、村组和企事业相应成立工作机构,推动书香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二是形成了“五大互动”促进机制。
一是把书香榆林建设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精心制定学习方案,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有序开展建设活动,全面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二是把书香榆林建设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围绕“践行科学发展,打造书香榆林,推动创新转型,实现富民强市”实践载体,加强调查研究,形成了以“三沿三型”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三个转化”走资源深度转化道路、发展“四季农业”富裕榆林百姓等创新成果。三是把书香榆林建设与各级中心组学习紧密结合,修订印发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建立干部读书学习档案作为考学依据。四是把书香榆林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将书香榆林建设纳入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形成具体考核指标。五是把书香榆林建设与群团组织各项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工青妇、文联、科协、工商联、关工委等组织开展的世界书香日、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是形成了典型示范引导机制。
在全市开展“书香县区、书香乡镇、书香社区、书香新村、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书香军营、书香家庭、书香广场”十大创建活动,着力培育书香税务、书香企业、书香新村等典型示范,积极推出典型,引导全社会读书学习。
四是形成了全民读书机制。
一是确定4月份为“全民读书月”。市委、市政府举行以“打造书香榆林,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榆林全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各县区、乡镇以及市直各部门读书月活动同步启动,发出《读书宣言》,开展纪念世界书香日、首届榆林书市、中学生读书签名、“书香校园”经典诗文朗诵会、榆林市数字图书馆启动仪式、书香征文大赛、媒体采风、“爱心传递共享书香”图书捐赠、“万人读书周”等活动。
二是举办书香榆林系列讲座。市书香办、市委讲师团围绕“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产业”等专题举办讲座,并结合实际展开讨论,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是实施“周周读书、人人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干部职工周周读书,人人培训活动,培养自觉读书、崇尚知识、文明生活的良好习惯。
四是办好榆林大讲堂。从适应发展和领导干部需要出发,广开渠道,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把榆林大讲堂办成全市领导干部精神文化大餐和学习活动的品牌。
五是举办精品图书推荐展销活动。邀请出版社、书店、图书经销商来榆林展销精品图书,市书香办印发了100种推荐阅读书目,内容涉及政治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类、社会哲学类、人文传记历史类等诸多方面。
五是形成了舆论引导机制。
市电视台、榆林日报、榆林广播电台、榆林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全面宣传书香榆林建设的进展情况、先进典型和活动成效。整合利用公益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各类宣传资源,传播书香榆林建设信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国内动态、中宣部党建杂志、陕西日报、当代陕西等中省重要媒体分别对书香榆林建设进行了重点宣传。
六是形成了考核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督查考评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坚持专题研究书香榆林建设工作,市书香榆林建设指导委员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市书香办定期检查督促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书香榆林建设年初有部署、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启动开放榆林市数字图书馆,建成五大文化广场、古城步行一条街、展览馆、汉化像石博物馆,完成了城墙修复,启动红石峡保护工程。全面维修改造了榆林、米脂等7个影剧院,吴堡、府谷、定边等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和绥德、清涧、定边等7个文化馆,建设(维修)乡镇文化站147个,新建“农家书屋”27家,新建职工书屋24个,建设书报亭61个、阅报栏2个,为全市25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价值200多万元的设施设备。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对开展读书活动所需经费要列入专项预算,优先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读书学习活动投入。各部门单位也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订阅报刊、购置图书和完善设施。在科技教育、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制定符合实际的扶持政策,规划建设重点项目,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扶持发展图书产业和文化市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