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面前方显教育本色
安康市汉滨区教育系统抗洪救灾纪实
“灾害无情,人有情;危难之际,见忠诚”。陕南“7.18”洪灾,致使汉滨区多处校舍水淹水毁,损失近三千万元。灾情发生后,安康市汉滨区教育局以抗洪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气魄,众志成城打好抗洪救灾总体战,抒写出抗洪救灾的动人之歌,方显了汉滨教育人的无私奉献本色。
兵贵神速抗大灾
7月17日安康下起暴雨,汉滨区教育局进入防汛紧急期,全体领导进入值班岗位,针对雨情及早动手安排防讯救灾。到了7月18日,昼夜未停的雨情转为特大暴雨,防汛形势告急。面对严峻形势,该局根据汉滨区委、区政府防汛工作紧急会议精神,立即动员和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各中心校、中小学及教育单位进入岗位值班,随时准备投入到抗洪抢险之中。
7月18日下午,随着一声声防洪警报声响起,安康城区大堤外的东坝、西坝区域被洪水淹没,洪水漫进东坝小学、西关小学校园。接到紧急通报,汉滨区教育局领导精心安排整个防汛工作,科学调配领导力量,局长郭放军、书记秦开涛身先士卒到一线靠前指挥,杨联贵、邬佳金、朱昌东、赵临潼、李锦军、江德军、吕永炜、张石、王远迎等领导分头深入到城区各校督促各校落实防汛抢险,协助学校接待从洪水中转移撤出的群众。
7月24日,安康境内再次出现新一轮强降雨,洪水威胁许多学校安全,局长郭放军、副局长杨联贵、李锦军等带领有关股室负责人,冒着倾盆大雨迅速深入到江北办张岭小学、金珍小学、江北小学、县河乡九年制学校、安康多伦实验学校、东坝小学,早阳乡丁河学校、界岭学校等地检查灾情,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并对一些乡镇中心校和部分学校防汛值班情况进行督查。在暴雨灾害面前,汉滨区广大教职员工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主动放弃休暑假,及时投入到抗洪救灾之中。
江南片小学管理办主任唐纪久虽然年近花甲,但哪里有汛情,他就冲锋在哪里,充分发挥着老将的神勇与吃苦耐劳精神。吉河、县河、早阳中心校及所有学校领导始终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顶风冒雨,翻山越岭逐校查看灾情,现场研究维修及排险方案,以确保不影响新学期开学。大竹园镇七堰村遭暴雨泥石流袭击后,镇中心校快速反应,立刻集结了正在家休假的30余名教师火速奔赴救灾现场,协助搬送抢险救灾物资、消毒、搭帐篷,在村小学里搞后勤接待,做转移群众安置工作,承担了灾情统计等各项材料的撰写和印制工作。危难关头,汉滨区教育人再次彰显示出无私奉献、敢打硬仗的“铁军”雄风。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危难之中见真情
当汉江水位急速上涨,防汛形势告急,居住在安康城外东、西二坝的数万民群众需要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的紧急时刻,为了把转移到学校避灾的群众安置接待好,汉滨区教育局专门抽调几名局领导带领部分股室负责人直接住进江南小学、枣园小学、南门小学、汉滨初中分校、屈家河小学5个灾民接待安置点,协助指导学校接待转移群众,保证灾民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有医疗。同时还派出领导到包撤离的石堤社区和包联的早阳乡动员及组织抗洪抢险工作。
“真情寄灾民,温暖群众心”。这是汉滨区每个学校接待点的共识。在“7.18”洪灾中,汉滨区教育局长郭放军、书记秦开涛和包点领导与5个灾民接待安置点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尽其所能,全方位提供服务,高质量地做好转移群众安置接待工作,让受灾群众真正体验到教育人送去的真诚和温暖。7月24日,受再次强降雨,汉江水位又一次暴涨,防汛一号命令发出,该局领导再次到几个安置点指导学校做好群众撤离安置接待工作,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特别是安置点的几所学校在整个抗洪救灾安置接待中,足以展现了关怀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江南小学的党员及中青年教师们,在洪灾发生的第一时间里自觉返校加入到接待灾民之中,昼夜不息地为灾民服务,让300余户灾民在这里安稳度过困难时期。南门小学热情接待每一位受灾群众,尽力给撤离群众提供生活所需,整个安置工作令灾民感叹不已。枣园小学以灾民为先,提前将学校重要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打开教室接待灾民。在灾民住进后,学校及时购买了蜡烛、方便面、矿泉水等向灾民发放,给灾民提供最好的服务。
在洪灾面前,该区的农村学校和教师以抗洪救灾大局为己任,组织教职工参与救灾,无私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最大努力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据统计,累计采购矿泉水500余件,方便面1000余件发给灾民,保证了受灾群众安心避险度汛。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在这次陕南特大洪灾中,汉滨区教育系统也有82户教师受灾,一名教师在家不幸遇难。区教育局当即筹资几万元,由局领导带队亲自上门对受灾户进行慰问,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大家庭的浓浓暖意。大竹园镇中心校校长侯黎明当晚得知黄应军老师在灾害中不幸遇难后,第二天黎明时分,就冒雨赶到黄应军家里,安抚其家属并给其家属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7月21日,区教育局派党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赵临潼,带领包联乡校干部赶赴大竹园镇核查学校灾情,看望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教职员工,同时赶到七堰村对遇难教师黄应军的家属进行了安抚慰问,现场配合区、镇政府特事特办妥善解决了丧葬事宜。7月25日,区教育局局长郭放军再次赴大竹园镇看望救灾一线的教职工和遇难教师黄应军的家属,指导该镇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鼓舞大家士气。
灾后重建显忠诚
陕南“7.18”和“7.24”暴雨洪灾中,汉滨区共有153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截止7月26日统计,因灾造成新危房或危险程度增大的校舍1037间29481平方米,倒塌校舍21间516平方米,冲毁挡护、围墙8911延长米,课桌凳损坏2506套、图书4750册,毁坏教学仪器818台(件),冲毁操场13035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924.2万元。
连续的灾情发生后,汉滨区教育局全力以赴投入救灾,沉着应对危难局面,积极组织受灾学校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区教育局迅速统计汇总全区学校受灾情况,收集受灾学校文字、影像资料信息向上报送灾情。局机关干部职工全部下到所包联的学校核查灾情,督促指导各校排除各种险情,开展恢复自救工作。同时,要求出现危房校舍的学校,立即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包抓领导,明确监测和排危责任人。在汉江洪水退却后,汉滨区教育局郭放军、秦开涛、杨联贵等领导先后深入受灾严重的东坝小学、西关小学、吉河九年制学校、瀛湖中学和民办多伦学校、汉滨实验初中实地查看灾情。在初步掌握全区学校受灾情况的基础上,多次召开机关干部会议,安排救灾及灾后恢复工作,局长郭放军在7月24日会议上特别提出抗洪救灾恢复重建工作的四条举措:一是要进一步细致查灾排危,不漏危险点;二是全力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确保所有受灾学校新学期按时开学;三是广泛组织教职工踊跃捐款献爱心,支援受灾学校;四是周密策划抗洪救灾宣传工作,弘扬先进典型,鼓舞教职工士气。 区教育局领导还多次到包联的早阳乡,会同该乡党委、政府详细查了解石湾、界岭两村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现场检查丁河初中校园护坎受损情况,并看望坚守岗位抗洪的教师。在整个抗洪洪灾中,汉滨区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7月18日下午,西关小学、东坝小学、吉河九年制学校领导班子在洪水淹进学校前,就组织值班教师转运学校贵重物品,动员住校教师提早安全转移减少了学校的财产损失。7月19日上午,洪水刚刚退去,两校就立即组织教师擦洗被洪水浸泡过的课桌椅,清除场地污泥,恢复校园 。吉河镇高水小学被淹,校内被淹最深达1.6米,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镇中心校校长李小安冒着山体随时垮塌的危险,步行3公里到学校查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 暴雨造成瀛湖中学30余米护坎垮塌,供水设施水毁。校长刘怀稳带领教师绕道几十里,冒着危险赶到学校,紧急修建临时排水道,防止再次出现垮塌。并在天晴后,及时组织机械清除了垮塌土方。据初步统计,各校在洪灾发生前,累计转移教学设备、桌椅3000余件套,灾后共清洗教学设备、桌椅2000余件,冲洗校舍、校园2.5万余平方米,清除垃圾、杂物、淤泥30余吨,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他人有难,大家支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救灾恢复重建过程中,汉滨区教育系统及时开展起了捐款献爱心活动,以及看望慰问活动。区政府主管教育领导江德怀带领区教育局、江南片小学管理办负责人看望慰问了受灾的东坝小学、西关小学教师,送去了救灾慰问金。城区未受灾的6所学校也加入到慰问受灾学校的行列,每校分别向东坝小学、西关小学各捐赠1000元。汉滨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和学校教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受灾学校和灾区群众共度难关。 7月23日,汉滨区教育局机关干部主动向受灾群众奉献爱心,累计捐款达4460元。 辖内各学校教职工近几天来也纷纷掀起爱心捐款热潮,铁路幼儿园园长朱晓红带头捐款300元,党团员和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每人捐款200元,许多教师外出不在家打电话让家人到校捐款;全区还有许多退休老教师主动到校踊跃捐款,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场景和动人的事。省教育厅和市、区领导在检查指导该区的学校救灾工作时,对汉滨区教育局抗洪救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目前,该区的教育系统的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广大干部教师的斗志旺盛,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受灾的每所学校在9月1日如期开学,让所有的孩子有教室,有书读,生活好、学习好。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