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嫦娥二号将奔月:西安相机给月球拍特写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嫦娥二号奔月 2010-09-25 15:16:31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卫星计划于近期实施飞行任务。记者昨天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了解到,星上搭载该所研制的CCD立体相机将为月球拍“特写”,拍出月球上汽车大小的物体

    “嫦娥二号”奔月的主要目的

    ●为“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实验

    ●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本报讯 (记者孙佳 实习生权伟娜)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卫星计划于近期实施飞行任务。记者昨天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了解到,星上搭载该所研制的CCD立体相机将为月球拍“特写”,拍出月球上汽车大小的物体。
 

    搭载相机分辨率可达1米

    比“嫦娥一号”提高17倍

    “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其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嫦娥三号”的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其绕月飞行高度将由“嫦娥一号”时的200公里降低到100公里,为月球拍“近照”。

    西安光机所承担了“嫦娥二号”卫星上CCD立体相机的研制任务。据光机所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立体相机的精度将大大提高,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上CCD立体相机的120米提高到7米,提高了17倍。

    为了探路任务完成得更准确,“嫦娥二号”还要从100公里的远轨道下降到距离月球15公里的地方,对“嫦娥三号”的着陆点“虹湾地区”进行高精度的探测和成像。在这种距离下,相机可以拍到分辨率高达1米的图像,相当于给月球拍“特写”。

    1米分辨率图像意味着什么?西安光机所所长赵卫介绍说,“嫦娥一号”上的CCD立体相机的分辨率是120米,相当于只能看到停车场大小的物体,而“嫦娥二号”上的CCD立体相机拍出的1米分辨率的图像,相当于能够看到停车场里汽车大小形状的物体。
 

    96个“像”构成一张图

    使我国探月成果领先国际

    CCD立体相机由光学镜头、CCD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CCD探测器是其核心器件,能把光学镜头透过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输出到卫星上的存储设备。但相机拍照时离月球表面很近,而且月球是自转的,怎样才能获得清晰的月球图像呢?

    “嫦娥二号”CCD立体相机主任设计师赵葆常研究员说,月球卫星对月球的成像跟数码相机拍静物不一样,月球卫星成像时,照相机和被拍的目标始终是运动状态,为月球拍特写主要是靠相机的推扫成像技术。推扫成像的概念就是用现在的CCD相机成一个条状的像,然后由若干个条状的像,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为了提高相机成像清晰度与分辨率,研制人员对相机感光原理进行了特殊修改,采用多区域感光合成技术。赵葆常说,“嫦娥二号”使用96条线CCD对同一目标采样,最后把信号全都累加。很暗的目标、分辨率很高的目标,“嫦娥二号”都能照出来。

    据了解,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分辨率优于10米的全月立体图像,而“嫦娥二号”CCD立体相机具有的这种高精度能力,将会使我国探月做出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其对“虹湾”地区的更近距离探测,将保证“嫦娥三号”落得安全可靠。
 

    新闻链接

    “嫦娥一号”拍出

    数据精度最高全月球地形图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2009年3月1日卫星受控撞月,经过一年多稳定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确测控、精密变轨、成功绕月、有效探测、取得成果”的一系列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探月工程一期的工程目标和探测任务。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是由西安光机所为“嫦娥一号”研制的CCD立体相机获取的影像数据,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制作而成。在我国首次探月工程中,“嫦娥一号”上搭载的一台三线阵CCD推扫相机,能够在85秒内获得月球表面同一物体前视、正视和后视三个不同视角的图像数据,以此为依据可以获得全月球的三维地形数据。

    2009年9月28日专家评审: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是目前国际上平面与高程分辨率最高、数据精度最高的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 记者 孙佳


“嫦娥二号”进入最后发射阶段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北京航天城内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一片繁忙,上百名航天科技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联调联试,为“嫦娥二号”任务做最后的技术状态确认和准备工作。

    近日在飞控大厅里出现这样的一幕,报警系统突然发出警告,数据出现异常波动,人员迅速定位,查找原因,启动预案,几分钟后将故障成功排除。原来,这只是一次联调联试。

    据介绍,“嫦娥二号”任务具有控制风险高、测控难度大、技术状态复杂、试验项目新等特点,对此他们组成实战考核小组,深入中心各参试岗位,通过临机设置故障、随机提问等方式检验参与任务人员的参试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page]

    “嫦娥二号”奔月行程缩至5天

    “人月两团圆并不遥远,我们有能力把人送上月球。”9月21日,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嫦娥二号”将在年内升空,只需不到5天时间就能到达月球。

    欧阳自远介绍,“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将飞得离月球更近,运行轨道距离月球为100公里。由于携带了空间分辨率小于10米的CCD立体相机,‘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的观测也将更清晰。这一技术还将确保‘嫦娥三号’今后着陆在月球表面的理想位置,而不是落在斜坡上或者坑洞里。”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自信地说:“人月两团圆并不遥远,我们有能力把人送上月球。一个人重量不过100公斤,以目前的技术再加100公斤打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从2004年中国的探月工程立项,到2007年‘嫦娥一号’上天,仅仅花了14亿元,恰好是北京市修2公里地铁的钱。”

    此次探月将精确探测月球资源

    研究发现,月球表面土壤中富含大量的氦3,初步估计有上百万吨。而利用氘-氦3参与的核聚变发电向人类提供能源,是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

    如果能够解决将氦3运回地球这一问题的话,8吨的氦3就可以解决全中国一年的能源供应总量。9月21日,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告诉记者:“‘嫦娥二号’携带新型伽马射线谱仪奔月,将更加精确地探测出月球上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进而发现月球表面资源富集区。”
 

    “嫦娥三号”2013年登月

    近期,“嫦娥二号”即将奔月的消息传来,中国探月工程将取得更大的实质进展。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南京透露,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5年后建成,“嫦娥三号”有望在2013年落月探测90天,并给落月点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广寒宫”。

    据栾恩杰介绍,“嫦娥三号”将于2013年前发射,并真正实现落月。“嫦娥三号”着陆后,月球车将在月球探测90天,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有关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90天内,月球车巡游的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着陆器拍摄月球车巡游的图像也能传回到地面。月球赤道附近的虹湾地区是‘嫦娥三号’着陆的首选”。
 

    延伸阅读

    “嫦娥”工程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同样由长三甲火箭发射。由于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要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象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将于2010年10月用约120小时的时间直飞月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