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未来我国深空探测布局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未来我国 2010-09-20 09:52:30
本报讯 (记者陈瑜)深空探测已成为未来航天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30年我国深空探测将如何布局?在16日召开的“201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我国“嫦娥二号”卫星总师、总指挥顾问叶培建院士向大家勾画了自

本报讯 (记者陈瑜)深空探测已成为未来航天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30年我国深空探测将如何布局?在16日召开的“201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我国“嫦娥二号”卫星总师、总指挥顾问叶培建院士向大家勾画了自己眼中的深空探测时间表:2013年探测火星,2015年探测金星,2025年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叶培建所设想的我国深空探测战略是按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两大主线开展探测活动。

目前我国深空探测的主要目标是月球。探月工程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将在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三个步骤。根据设想,叶培建提出,2025年我国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对于载人登月的具体形式,他是这么考虑的:三个人,分舱段多次发射,近地轨道交会对接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之所以考虑三个人,因为“一个人太孤单,两个人怕完不成任务,三个人刚好。”月球探测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有人长期值守的月球基地。

行星际探测包括火星探测,大行星、小天体探测。

“在火星探测器发射时机受限的情况下,我国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在2013年前完成火星探测任务。”叶培建建议,尽快实施我国独立自主的火星环绕探测。他说,绕月探测任务的成功实施使我国掌握了深空探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我国已具备自主开展到达距地球约4亿公里远的火星进行探测的前提条件。此外,火星探测的部分关键技术先期已开展研究并有一定基础,尤其是地面测控系统建设的64米大口径天线完善了我国深空测控网,为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他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掌握无大气天体的环绕、着陆、巡视的技术,具备的火星的空间探测能力。

在实施火星环境等科学探测的同时,他提出,在2015年并行开展金星探测。

按照设想,他提出,到2020年,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目标是掌握月球取样返回技术;具备在距地球约4亿公里的有大气天体的着陆和巡视能力;掌握行星借力飞行等关键技术。具体来说,包括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火星、金星和小天体多目标探测任务;建立月球基地任务;火星的着陆和巡视探测;金星环绕探测。

在此之后,到2030年,我国将具备对距地球约4亿公里远的天体的取样返回能力,具备10亿公里远天体的探测能力;进行木星及以远的探测;火星采样返回。这时期还将开展其他深空探测项目,包括太阳望远镜、硬X射线探测、夸父计划。

叶培建表示,未来30年深空探测发展目标实现后,我国将突破和掌握开展深空探测所需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航天技术能力的提升;获得一批自主创新的深空探测科学成果,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建立起较为完整配套的深空探测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长远的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和航天活动奠定坚实的技术、物质和人才基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他同时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专职管理机构;深入研究影响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强国家层面的发展策略研究;制定系统的中远期规划;注重采用继承和发展成熟平台;在发展核心技术基础上注重国际合作。而目前我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缺乏系统的中远期规划;探测范围和探测方式有待大力拓展;深空探测技术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缺乏以新技术验证为主任务目标的飞行试验任务。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