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泥石流成因已有权威共识
森林砍伐并非主因
本报讯 (记者高博 操秀英) 甘肃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樊辉8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大降雨量、独特的地质条件、两次大地震形成的大量堆积物、城市扩建占用泄洪道是此次舟曲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一结论是由甘肃省林业厅牵头,中科院等多个单位专家组成的调查组,经过多日实地考察得出的。专家已达成共识初步形成调查报告,准备提交给甘肃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林业局,并通过国家林业局最终上报给国务院。
据介绍,此次泥石流灾害中的降雨量达到264万立方米,而历史上当地最大降雨量仅不超过20万立方米;其次,舟曲地区的坡度达到30度,且山体为土石混合结构,非常松散;而1893年当地的一次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形成了大量堆积物;此外,由于舟曲地区多为坡地,没有平地,城市扩建不得不大量占用泄洪道。
对于此前有媒体报道舟曲泥石流是由于近几十年大量砍伐林木,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起,樊辉表示,通过对航空影像图的对比发现,虽然舟曲地区的植被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降低到现在的20%,而白龙江流域又是我国森林工业的采伐区,但泥石流的发生地三眼裕并不是森工砍伐区。因此植被覆盖率降低并不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他同时也强调,与三眼裕相邻的两个地区,即上游的罗家裕及下游的蜡子裕未受太大影响,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他透露,专家组已建议尽快恢复两江一河,即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的植被,因为这些地方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他认为,在舟曲地区10%的乔木加上40%的灌木,即可有效预防类似地质灾害的发生。
“听到这个地方发生泥石流我不奇怪,但是造成这么大伤亡让人感到意外。”樊辉认为,大雨停电导致无法观测到泥石流,也是人员伤亡严重的原因之一。
对于坊间传言的舟曲或移民的消息,樊辉委婉表示:“这样的灾害近年内不太可能再发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